摘要:其实我们看看这些年日本的发展情况,我们就会发现,自从日本进入90年代之后,日本就像是花完了自己所有的好运一样,在这些年不断的想要发展,却一次次的错失了良机。
其实我们看看这些年日本的发展情况,我们就会发现,自从日本进入90年代之后,日本就像是花完了自己所有的好运一样,在这些年不断的想要发展,却一次次的错失了良机。
在互联网通讯技术、云计算、智能手机、光刻机、新能源汽车等等的这些非常好的科技领域,都完美的错过了,导致了现在的日本还一直是处于停滞的一个状态,而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日本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们回头来看一下日本的发展就能发现,其实上世纪80年代那段时间,算得上是日本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面,日本在钢铁、机电、消费电子产业等等的方向都是非常有优势的,而且是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的。
而且这个时期,正处于中国和日本的友好蜜月期,就连央视都在黄金时段播出了日本品牌松下电器的一个广告,甚至连世界霸主的美国也被日本制造业冲击到了。
然而就是在这样绝对的优势情况下,日本居然还在30年的时间里面连续6次弄错了发展方向,导致日本到现在的GDP水平还是在原地踏步的,国内的环境更是犹如一潭死水一般。
第一次的时候呢,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爆发。当时在搜索引擎方面,国外有谷歌,中国百度也赶上了风口。
社交网络方面呢,美国也推出了推特、脸书,中国的腾讯、微博也就赶上了。现在给生活提供了非常多便利的电商平台上,也有了美国的亚马逊、中国的淘宝,而日本在互联网这条路上却完全脱离开了。
现在的中国,网上支付已经是非常普及了,但是相较比之下,日本即使还停留在只是用现金支付的一个阶段。
我们根本就无法想象,日本这个城市化高达90%的发达国家,居然有超过九成以上的人连外卖都不会点。这要放在是中国的话,大概率大家都会觉得这可能是偏远山区的一个生活状况吧,而日本现在还是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
原因其实就是因为日本错过了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潮流,导致了现在日本人不管是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和中美两国之间已经严重的脱节。
而日本,除了没有赶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之外,日本的通信技术也错失了良机。对于通信方面的一个发展,从3G到5G的一个发展,其实变的不仅仅是网速变化的而已,包括连社会生活的全方面改变,其实都和这个有关。
换句话来说,是谁制定了一个标准,谁就能掌握重新去定义工作流程,以及塑造全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
所以我们才看到中美之间会在5G的标准上进行这么激烈的一个斗争,可是日本在这个方面,甚至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了。
除此之外呢,还有中美两国各占了全球份额一半的云计算领域。要说云计算有多厉害,我们直观的打个比喻来做一个对比吧。公路和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血脉,那么算力就是数字化的一个血脉,也是未来数字经济的基础建设。
未来想要发展起来,是不可能离开云计算的。可是日本努力了几十年,能占下全球份额的,却只有中美的一个零头差不多。
在这个方面如果真的落伍的话,那么日本接下来恐怕失去的,也就不只是20年这么简单了。
包括我们现在能用的智能手机方面,美国的苹果开创了智能手机的一个先河,中国现在的华为也已经走上了国际市场,和苹果在相互的竞争。中国还有小米这样的用性价比来占据市场地位的一个手机。
其实综合下来,中国现在的手机份额早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了。韩国也是自己的三星手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可是日本这么发达的一个国家,却没有拿得出手的一个手机。在智能手机这么发达的一个时代,智能手机的制造却并不如意,对日本来说是已经错失了很多良机了。
但现在,非常热火朝天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日本又选错了一个赛道。
汽车行业呢,流传这样一句话:日本还能活多久,完全取决于燃油车还能再使用多久。这句话虽然是有打趣的一个成分,但也不是危言耸听的。
这些年来,日本的燃油车发展是非常不错的,也算得上是一个世界领先的一个技术,获得了很多的专利。
但是,由于现在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了,现在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呢,就是新能源汽车。而且就连世界三大市场之称的中美欧,也倾向于购买新能源汽车。
而且这个时候的日本,却没有像之前燃油车那样,继续站在汽车行业的一个领头。
其实不是日本不想发展,而是他们的现实情况不允许他们发展。
其实日本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并不比其他的国家晚,甚至早在上世纪60多年代的时候呢,日本就已经意识到了燃油车的一个有限性。
所以在1965年的时候呢,日本就已经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列入到了国家项目当中,开始正式研发这个新能源汽车。
但是,由于日本在这个方面研发,一直都走错了一个方向。
一开始呢,日本是想要发展纯电动的一个汽车的。这种方式呢,的确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是可以解决掉燃油汽车的一个碳排放的一个问题。
但关键在于啊,日本的电力都是属于火力发电的,需要燃烧煤炭和石油。也就是说,如果日本把燃油汽车换成了电动汽车的话,那么就意味着需要有更多的煤炭、石油燃烧来进行发电,再供给汽车来使用。
这样的方式呢,不仅没有减少碳排放,反而在火力发电的过程当中,会燃烧排放出更多的废气,还有甚至会加重了环境污染的一个可能。
所以日本呢,根本就没有办法在这条道路上继续的研发下去。
而且日本还有一个致命的一个弱点,就是日本的经济虽然发达,但是他们的资源是非常匮乏的,那就是能源都是非常高度依赖进口的。
如果说寻找一个新的能源来替代石油、煤炭的话,那么他们就要找一个能够摆脱进口依赖的一个方式,这就是日本的发展目标。
但是对于现在比较火热的锂离子发展方向来说,锂离子的生产需要锂矿资源,这个对于日本来说都还是需要进口的,也达不到日本的一个需求。
日本的新能源汽车方面,一直都没有得到一个发展。
后来日本又选择了研发氢能源汽车
对于氢能源汽车来说啊,其实各个方面都满足了日本对于能源的一个要求。但是关键在于技术上,还是很多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比如说怎么得到氢气,这个技术呢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制造出来的效率呢也是比较低的,包括储存也非常不方便,等等的一系列问题,都是难以在短时间之内解决的。
所以虽然他们认知到问题是非常早的,但是也是一拖再拖,错过了发展的领先时间。
日本的连续6次的重大选择错误,都让日本现在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上面也看到了,导致了现在的经济都还是没有发展的很快。
那么为什么日本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呢?
我们就拿刚才我们说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来说,有一个问题,难道新能源汽车就一定会比传统的汽车更先进吗?
其实也不一定啊。我们之所以现在会大力的支持全球减排,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发展,其实主要的目的有两个原因。
首先就是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已经是过了高度依赖高能耗来支持经济发展的一个这个阶段,可是其他的一些国家呢,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就比如说是印度。
所以在自己的发展完之后,及时的拉开自己和还没有发展的国家之间的差距,先上车的及时焊死车门,这也是保证了自己优势的办法之一啊。
其次就是在传统的发动机领域啊,日本和德国两个国家,都已经积累了上百年的一个经验,这种优势绝对是别人短期内超不过的。
那么既然在原有的赛场上比拼不过别人的话,那么干脆就直接换一个自己更擅长的赛道重新开始,就比如我们现在抓住的新能源汽车。
所以说任何一个项目的发展,其实都没有什么对和错的一个问题啊,归根到底比拼的其实就是综合的国力。
就拿日本在汽车领域上选择了氢能源来说,其实这个方向选择是错的吗?其实我想给的答案就是并不是错的。那为什么中美之间没有选择走氢能源路线呢?
这个是因为中美两国能看到,全球8成以上的氢能源专利都是在日本。
如果说中美两国选择了这个领域的话,那么不管这个技术再怎么先进,也只能永远给日本打工,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当然是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才会说新能源汽车才是正途,要所有人一起研发。毕竟中国、美国、欧洲加起来有超过20亿的人口啊,占了全球GDP的六成以上啊,这个市场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如果说日本的氢能源真的研发出来,并且很厉害,但是没有市场支持的话,汽车就算制造出来又能卖给谁呢?
所以任何一项技术的全球普及,其实都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零售的市场规模,一定要有市场才能够产生大额的利润。
其次呢就是研发人员的一个规模,因为只有这样的规模够强大,才能够更好的去研发,让产品具备它的不可替代性,才有了市场的竞争力。当然也离不开研发经费的一个规模,所有的研发都是需要经费的,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支撑。
所以日本最大的一个问题,并不是说他们的创新力不够,而是他们的人口只有一个亿,国内的市场实在是太小了。
就算是真的让他们研发出来,如果中美拦住了他,不让他的技术进入市场的话,那么就算研发出来也就是没有用的。
就比如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呢,日本就曾经大力的发展了半导体的产业,想要借此来挑战美国的一个地位。但是最后呢,还不是被美国逼的签署了美日半导体协议吗,限制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的出口
而日本国内的市场又太小了,导致日本半导体很快就失去了发展的活力。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呢,美国又再一次的成为了半导体行业的一个霸主。这其实就是日本现在的软肋啊。
相比之下呢,中国国内的市场本身就已经有足够的底气的。
就拿光伏的产业来说,最开始的时候呢,中国也是受到了西方的限制,不仅中国的光伏产品随意的出口。
如果是放在日本的话当然是死路一条,但是中国却直接依仗着自己的人口数量以及土地的广阔,直接使用了两个大招。
先是在西部这些沙漠里面放了大量的光伏产品,这样可以大规模的消化掉光伏企业的一个产能。接下来就是家电下乡,把原本要拿出来出口的补贴直接给了农民身上,让农民去买。
凭一己之力,活生生的让中国的光伏产业活了下来。
而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光伏产品的出口国,同时呢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所以说为什么中美可以算得上选对了发展路线,是日本算错了吗?
其实我们看了这么多,其实并不是说只是中美市场不够强大,可以重新用他的角度去定义正确的一个标准,同时还有国内的强大因素在。
打个比喻来说,如果一个行业里面有10个发展路线,可是凭着印度的国力,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全身心发展的话,可能以日本现在的国力,可以选择两到三条去发展
但是可能放在中美身上,就可以同时压上八九条一个路线,甚至10条全部压上。不管最后是哪个方向走通了,中美之间都不会落后太多。
就比如说汽车行业,可能表面上看看,我们是正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但或许背后呢还有更多的研发方向。
万一哪一天的项目又重新的需要用到的,我们也不至于受牵制于别人,自己也有一定的实力基础。
所以说整体来看,并不是日本总是走错方向,而是日本的综合实力不强,根本就没有办法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当中。
拿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游戏玩的再好,也玩不过制定游戏规则的人。所以说不管在哪个方面的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才是第一个要紧的事。
来源:知有论on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