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娜把“今年真是美好的一年”发在微博,配图是央视后台的工牌,工牌上写着“鸿蒙星光盛典主持人”。
谢娜把“今年真是美好的一年”发在微博,配图是央视后台的工牌,工牌上写着“鸿蒙星光盛典主持人”。
这条微博发出两小时,阅读量飙到三亿,比盛典本身官宣微博还高。
她没提湖南卫视,也没提《快乐大本营》,就像把过去二十年的标签一把扯下,直接换上“央视认证”。
12年前她和撒贝宁在央视《梦想合唱团》同台,那时她是“综艺咖”,台本里给她的台词是“活跃气氛”。
12年后同台,台本里她的名字排在撒贝宁前面,现场导演要求她“控住科技晚会的节奏”。
这位置变动,央视没解释,谢娜也没解释,但数据摆在那里:中秋晚会她出场时段收视率2.8%,鸿蒙盛典她出场时段收视率3.1%,都比前后段高0.5个百分点。
央视用收视率说话,谢娜用微博回应,双方默契得像签过保密协议。
她为什么能跨进来?
最直接的理由是“安全”。
央视大型晚会审查有三道关:导向、舆情、艺人背景。
谢娜出道二十多年,零政治风险,零税务雷区,零私生活翻车,连怀孕都选在节目停播期。
对央视来说,用她比用流量明星省掉一半审批流程。
再往下看,她手里握着央视需要的“下沉市场”。
央视索福瑞去年报告写明:15到45岁观众流失率18%,46到65岁观众占比涨到53%。
谢娜在湖南卫视时期累积的“妈妈粉”正好46到65岁,这批人换台到央视,广告价值直接翻倍。
中秋晚会德阳分会场,她一句“我是德阳女儿”让本地白酒品牌秒投三千万广告,鸿蒙盛典华为系品牌跟进,赞助名单里出现三个手机子品牌。
央视要的是带货能力,谢娜给的是真金白银。
她自己也算得清。
湖南卫视去年改版,黄金档综艺砍掉一半,她常驻的《朋友请听好》从季播变年播,出场费缩水30%。
央视两场晚会打包价不到湖南卫视巅峰期一半,但给的是“国家舞台”履历。
42岁的主持人,履历上写“央视晚会”比写“网综爆款”保值十年。
她把经纪团队从五人砍到两人,微博简介删掉“湖南卫视主持人”,只留“主持人”,就是提前为转型做切割。
争议点在她风格。
鸿蒙盛典彩排视频流出,她在后台问工程师“这个芯片能炒菜吗”,工程师愣住三秒,观众弹幕刷屏“尴尬”。
正式播出这段被剪,但新浪娱乐把未剪片段放出来,标题“谢娜科技晚会再翻车”。
她没回应,央视也没回应,三天后央视财经公众号发了一篇“科技需要烟火气”,配图是她跟工程师大笑的合影。
官方定调:幽默是润滑剂。
一句话把争议压下去,也等于告诉她“下次注意分寸”。
对比同场主持人,撒贝宁负责输出知识点,黄晓明负责颜值和公益,王冰冰负责年轻流量,谢娜的功能是“把冷科技翻译成家常话”。
央视要的不是她懂技术,要的是她能让大爷大妈觉得“这技术跟我有关”。
她完成任务,收视率上涨,广告商买单,三方得利。
她把微博评论区关掉,只留下一条“2023再见”。
这条微博发出时间11月29日23点59分,掐在盛典结束、舆情未起之时。
关掉评论等于切断负面回流,也切断粉丝控评,留下一个空白让媒体自己去猜。
第二天头条标题整齐划一:“谢娜沉默背后,是央视的力挺”。
她没花一分钱公关,让媒体替她写完通稿。
接下来怎么走?
央视文艺节目中心2024年招标清单里有一档“家庭科技挑战”,拟邀主持人名单谢娜排在第一。
如果签约,她将成为央视常驻外聘主持,身份从“嘉宾”变“半编制”。
湖南卫视那边,《你好星期六》春节特别版也给她留了位置,出场费按央视标准砍半。
她只能二选一,选央视等于放弃综艺梗,选湖南卫视等于放弃国家舞台。
她把选择题抛给粉丝,微博投票“你更想在哪里看到我”,投票通道只开24小时,套路跟当年《快乐大本营》观众短信投票一样,只不过这次她说了算。
24小时后投票结果:央视68%,湖南卫视32%。
她截图发博,配文“听大家的”。
一句话把责任推给“民意”,自己全身而退。
观众以为她赢了,其实真正的赢家是央视。
它用一场晚会把地方卫视一姐变成“国家舞台熟脸”,没签长期合同,却拿到长期曝光。
谢娜看似拿到通行证,通行证上写着“试用”。
下一次如果收视率掉2%,她就会被新“安全牌”替换。
央视从不养闲人,她比谁都清楚。
她把4岁女儿跳舞视频发在抖音,配文“妈妈也要像宝宝一样认真上课”。
视频里小女孩穿红色蓬蓬裙,跳的是央视六一晚会开场舞。
评论区有人提醒“孩子还太小”,她没回,但把视频置顶。
信号再明显不过:下一代也在排队等舞台。
故事到这里,该问的只剩一句:当“国家舞台”开始用综艺梗换流量,当主持人把家庭变成简历附件,我们到底在看晚会,还是在看一场大型招聘现场?
来源:悠闲清泉9vLHb4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