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行业数据看,食品饮料行业代工依赖度超过 30% 就很难快速替换,宏胜给娃哈哈代工的产品占比常年在 40% 左右,像 AD 钙奶、营养快线这些主力产品,近半产能都靠宏胜,真断供了找新代工厂至少要半年,期间销量肯定掉。
不是宗小叔的 “娃小智” 出来了也不是宗大小姐的条件好,而是娃哈哈短时间内做不到和宏胜彻底脱钩。
娃哈哈长期由宏胜代工,18 家工厂的生产力不是开玩笑的。大小姐生产 “娃小宗” 市场占比先不提,工厂就势必会占用一部分,这就会对娃哈哈的生产有影响。
娃哈哈和宏胜是有签约的,合同还没到期,如果单方面违约,一大笔违约金对企业本身也是一种打击。
囯资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挣钱的一直是体外循环的宏胜,只要宏胜还在分红,持股收益不减少,合作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是不知道,大小姐的 “娃小宗” 究竟是真的想成立,还是给叔叔看的烟雾弹啊…
从行业数据看,食品饮料行业代工依赖度超过 30% 就很难快速替换,宏胜给娃哈哈代工的产品占比常年在 40% 左右,像 AD 钙奶、营养快线这些主力产品,近半产能都靠宏胜,真断供了找新代工厂至少要半年,期间销量肯定掉。
按常见的代工合同条款,违约方要赔偿对方近 3 年平均合作金额的 20%-30%,宏胜每年给娃哈哈代工的营收差不多 20 亿,要是违约,娃哈哈得赔 4-6 亿,这还不算断供导致的品牌损失,对企业来说不划算。
再看 “娃小宗”,目前没看到它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也没和任何经销商签约,反而娃哈哈近期加了宏胜 3 款新品的代工订单,从这动作看,“娃小宗” 更像谈判时的筹码,用来争取更多合作话语权。
娃哈哈的妥协本质是企业利益优先,不是谁的条件更好,而是宏胜掌握了它离不开的产能和利润来源。商业合作里,谁攥住核心资源谁就有主动权,“娃小宗” 不管是不是烟雾弹,都改变不了当前双方绑定的现状,短期内这种合作模式很难变。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