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上海首次探索建立涉外法治工作项目化推进机制,以具体项目为抓手,统筹全市资源,推动涉外法治从“分散布局”向“聚合发力”转变。
来源 | 上海市司法局
涉外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是上海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上海首次探索建立涉外法治工作项目化推进机制,以具体项目为抓手,统筹全市资源,推动涉外法治从“分散布局”向“聚合发力”转变。
市委依法治市办秘书处牵头遴选52个涉外法治项目,覆盖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多领域,形成“全周期管理”的创新机制。
近期,市委依法治市办在上海市司法局微信公众号开设《涉外法治“沪”航行》专栏,首期刊载“市检察院以‘一二三四’涉外工作体系 更好护航对外开放实践”,展示检察机关在在涉外法治实践中的创新举措与典型经验。
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具有风向标作用。近年来,上海市检察机关主动融入对外开放大局,积极布局涉外检察工作,通过打造“一方案、两指引、三中心、四机制”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法治保障能级。
2024年11月,全国涉外检察工作会议在沪召开。
以“一方案”为牵引
找准涉外检察工作服务大局的着力点
市检察院带头成立涉外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市涉外检察工作,建立健全协同高效的融合履职机制。制定《落实最高检关于加强涉外检察工作的意见>的任务分工方案》,通过5方面27项任务,构建起覆盖案、人、标准、制度、理论等全要素实施体系。同时,积极组织实施涉外检察创新项目,研提创新举措,注重成果转化,推动形成更多首创性制度成果和标志性司法案例。
以“两指引”为主线
健全涉外检察工作制度规范
率先研究制定涉外案件办理指引和外事工作指引,立足涉外因素业务工作和检察外事工作两条主线,全面规范业务办理和外事交流流程。
其中,涉外案件办理指引以涉外案件办理的整体要求、通用规范及各环节一般规程为“总”,以各业务方向上的重大案件办理、重要办案环节、重点监督领域的办案指引为“分”,出台模块化、场景化的实操手册。
检察外事工作指引涵盖因公出国(境)工作规范、外事活动及礼仪规范、各类外事工作流程要求与常见问题等,进一步增强上海检察外事工作系统性和规范性,为正确处理检察涉外事务,展现检察机关良好形象提供指引。
以“三中心”为平台
服务涉外检察理论研究和办案实践
成立上海涉外法治检察研究中心,在涉外理论实务研究、智库案例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由30位研究员和20位多语种同声传译员组成的研究团队,派员交流挂职,积蓄涉外检察理论研究力量。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共建域外法查明中心,加强国际法和区域国别法律制度、检察制度研究,编发区域国别法治研究成果,参与编纂“检察国际合作视角下的区域国别法律研究”系列丛书。
同时,建设具有办案辅助、资料查询、业务学习等功能的涉外检察资料中心,集中收集处理问题并由系统内专业人员予以答疑,助力解决司法实践难题。
以“四机制”为支撑
打造涉外检察实施体系
建立健全涉外案件办理、内外协作、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四项机制,持续增强涉外检察效能。
健全涉外案件一体化办理机制,制定涉外检察案件办理工作规定,深化横向协调有力、纵向报告指导及时的管理网络,提升涉外司法效能。强化涉外检察数字赋能,研发涉外检察融合履职办案模块,建好用好涉外案件个案全景地图和数字化办案辅助模型,提升涉外司法效能。
健全涉外案件办理内外协作机制,研究制定检察涉外协作规定,与监察、出入境管理、海警等部门围绕反腐败跨境追逃、反走私侦检协作等会签合作机制,合力保障国边境安全秩序。
健全全媒体融合宣传及跨平台传播协作机制,以“上海检察”公众号“新时代涉外检察”专栏为主要载体,综合运用短视频、深度报道等形式开展立体化、多角度宣传。
加强对涉外检察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构建市院主导、分院主推、区院主抓的多领域、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
在上述工作体系的支撑下,全市涉外检察工作呈现多点开花、聚势起势的良好局面。
高质效办理涉外案件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办理缅北特大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协同公安机关赴境外取证、抓捕罪犯,严惩“金主”、骨干,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在加快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坚决捍卫我国发展利益,全力保护突破“卡脖子”的技术创新,依法严惩以商业咨询形式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犯罪。
办理侵犯世界品牌价值百强企业乐高集团著作权案、侵害国际知名门窗商标案等案件,获丹麦、卢森堡驻沪领馆照会致谢,有效增强外商投资中国信心。
针对上海作为全国最大口岸城市,依法惩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配合海关缉私、海警、移民、边防等部门开展打击“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走私、国际制贩毒以及非法跨境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维护国(边)境管理秩序,保障国门安全。
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积极贡献实践样本。自觉融入制度型开放,依法适用TRIPS协定、《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办理相关涉外案件,出台《关于办理涉外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厘清涉外刑事案件职责划分、落实刑事辩护全覆盖、完善涉外主体权利保障等机制。
办理的侵犯博世公司商业秘密案,检察机关充分保障涉外当事人权益,以高质效履职增强涉外主体对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信心,获得权利人高度赞扬,今年本案被评为2024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高标准开展理论研究
建立“需求导向、动态发布、公开招标”的课题研究机制,聚焦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涉外检察工作体系、CPTPP等国际协定对知识产权司法的影响、涉外商事纠纷仲裁监督等涉外法治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定上海市检察机关重大研究课题,积极参与最高检、市委依法治市办有关课题,以课题研究为牵引不断推进涉外检察理论研究。
在《上海检察研究》设立“新时代涉外检察”专栏。同时,建立“课题研究-实践验证-规则输出”闭环机制,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胡春健撰写的《涉外检察知识体系研究》,获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入选论文一等奖,以“构建新时代涉外检察知识体系”为主题举办2025年上海检察理论年会,加强观点碰撞。
高水平培育好涉外人才
选拔90名办案人才、16名研究人才、20名外事人才组建涉外检察人才库,创新举办首次涉外检察实务竞赛。本市涉外检察业务竞赛选拔的标兵,4人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涉外法治人才库国际合作专门型人才。借助上海高校资源集聚优势,落地落实检校合作协议,创新“课题共研、人才共育、成果共享”机制,加强与高校院所涉外检察领域研究合作,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将涉外法治作为重要内容。
在检察教育培训中通过专题培训与嵌入式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加强涉外检察理念、能力培养,推进涉外检察队伍素质能力全面提升。牵头组织知识产权国际化检察人才长三角区域联合培训,举办上海检察机关涉外检察人才培训班,更好熟悉国际规则,提升履职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高视野讲好中国检察故事
依托上海作为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这一定位和优势,打造“白皮书+专题活动+融媒体”宣传矩阵,更好向世界传递中国法治和上海检察声音。
连续五年发布中英文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组织涉外检察主题“75号咖啡·法律沙龙”18期,推介上海惩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加强商业秘密国际保护等案件成效,线上阅读量近12万次。
制作拍摄多语种知识产权形象片《知·界》、双语无障碍公益检察宣传片《“益路守护 破碍同行”》等,在南京路步行街、张江高新区和东方卫视、最高检、上海检察新媒体矩阵进行广泛传播。
面向国际友人制作关于无障碍设施建设、候鸟保护等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全英文宣传片,升级打造《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全英文课程2.0版,助力国际法治人才培养。上海市崇明区检察院的案例“迁徙无国界,守护无边界——世界自然遗产地‘人鸟之争’法治化解题的中国样本”在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荣获2025“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
来源:上海检察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