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发现,以前不管在哪家公司上班,电脑一开机,全是熟悉的“蓝天白云”——Windows。
你有没有发现,以前不管在哪家公司上班,电脑一开机,全是熟悉的“蓝天白云”——Windows。
个人买来一部电脑,好像那自带的windows系统就是免费送的一样。
你早就付过钱了,只是没感觉到!
这事要从20多年前说起。
那时候电脑刚进中国,微软为了占领市场,干脆让用户“无感付费”。
什么意思?微软不会直接找你收费,而是和多数品牌电脑厂商(比如联想、华硕、戴尔等)签OEM授权协议,让厂商批量买下系统授权。
所以你买电脑时付的钱里,系统费已经被打包进去了。
就像你去买瓶矿泉水,不会有人告诉你其中有 0.3 元是瓶子的钱。
等你习惯了它,所有文件格式、软件接口都围着Windows转。
Office办公软件也是一样的道理,而且还可能人家只是预装,真正使用还需要“激活”。
我们表面自由,其实是被“生态”深深拴住的。
网上主要有两派说法:
一种是“制造业一旦断供,低端制造厂马上瘫痪,因为“所有软件都是基于 Windows 的”;
另一种是“我其实越来越不想用 Windows,从Windows 7以后系统没那么好用,偶尔用 Linux 搭建系统也感觉爽”。
这两类声音各有道理,但结合时代大背景,其实就没那么简单。
像我们比较明显感受到的就是国产替代加速,所以如果“被断供”就不再意味着立刻漏电停机,而是一个加速“替代、重构”的开端。
这些年国产替代在一点点扎根,比如麒麟、UOS、欧拉系统、鸿蒙操作系统慢慢铺开,有的政-府-机-关和大-型-国-企,已经慢慢在切入到国产软件甚至操作系统了。
而在企业层面,也有越来越多的新路子出现。像其中的无代码开发,其实就是企业“自救”的另一种方式。
比如云表本质上是个画表格的无代码开发工具,企业不用懂编程,内部骨干或者2-3人团队就能做进销存、MES、ERP等软件。因为界面和操作方式类似Excel,所以很好上手和易用。
后续还能自主灵活改动,桌面端、手机端都能同步,还适配鸿蒙系统。
目前已经深入制造业有15年之久,像国内中铁十六局、中泽重工、潞安化工、恒逸集团、延长油田等都已深度使用,构筑自主可控的数字化底座。
换句话说,哪怕未来真有一天Windows说“我不玩了”,你也能自己造一个新的“数字操作系统”,该干活干活。
很多人怕被断供,其实怕的不是微软“拉闸”,而是怕自己连B计划都没有。
断供只是导火索,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太依赖别人。
有远见的企业,现在就在做“去依赖化”布局。
比如,新软件系统上线就选能跨平台运行的;流程管理用国产的、用能自己改的;关键数据备份不放在别人家服务器里。
这样万一哪天真被断了供,也只是“麻烦几天”,而不是“瘫痪几月”。
其实这事说到底,不是要不要用微软Windows和Office办公软件,而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在它不在的那天,照样能“活”。
最后,你有什么补充或者修正的地方?
写这些内容花了不少心思,如果对你有帮助和启发,就是我继续更新的动力。
文 | eamon
来源:无代码云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