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9日,巴西政府与伊泰普跨国公司(Itaipu Binacional)正式致函阿瓦-瓜拉尼(avá-guarani)原住民族群,就20世纪70至80年代修建伊泰普水电站期间对其造成的权益侵害公开道歉。
【南美侨报网编译段木心10月30日报道】10月29日,巴西政府与伊泰普跨国公司(Itaipu Binacional)正式致函阿瓦-瓜拉尼(avá-guarani)原住民族群,就20世纪70至80年代修建伊泰普水电站期间对其造成的权益侵害公开道歉。
巴西《圣保罗页报》报道,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姿态履行了今年3月由巴西联邦最高法院(STF)核准的协议。该协议源于巴西联邦检察院和原住民社区针对伊泰普跨国公司、巴西联邦政府、国家原住民基金会(Funai)以及国家殖民和土地改革研究所(Incra)提起的诉讼。
根据上述联邦机构与伊泰普跨国公司发表的联合声明,水电站建设导致当地原住民“流离失所、失去神圣领地,生活方式与文化表达也遭受严重冲击”。同时,水库的形成及后续的土地征用进一步破坏了原住民的生计,造成了重大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影响。
今年3月核准的协议还规定了一系列赔偿措施,其中包括由伊泰普跨国公司出资2.4亿雷亚尔,为受影响的原住民社区购买3000公顷土地。该计划已获联邦政府批准。
目前,伊泰普跨国公司已在巴拉那州特拉罗沙市(Terra Roxa,Paraná)购置了两块土地,总面积达220公顷,用于安置约100个阿瓦-瓜拉尼原住民家庭。后续还将开展环境修复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完善卫生系统,兴建学校、医疗站、体育场地,并推动文化发展计划等。
信函中回顾,阿瓦-瓜拉尼人几个世纪以来长期面临土地强占与权利剥夺。而他们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冲突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联邦政府推行的“向西进军”战略。这一政策鼓励国民向巴拉那河(rio Paraná)沿岸地区迁徙,并开发建设此地,却完全忽视了当地的原住民与其固有权利。
信函还指出,当时的印第安人保护局(SPI)及其继任机构国家原住民基金会均未能及时划定阿瓦-瓜拉尼人的传统领地边界,反而迫使部分原住民迁至数百公里外的其他保留地。伊泰普水电站建设初期,情况进一步恶化,留守的原住民因土地未经确权,无法获得任何补偿。
信函特别提到,被电站水库淹没的塞特奎达斯瀑布(Sete Quedas)曾是阿瓦-瓜拉尼人心目中的圣地,瀑布的消失是对该族群文化与信仰的严重侵犯。
来源:南美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