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末去邻居刘阿姨家串门,一进门就闻到浓浓的陈皮香。刘阿姨正端着保温杯,笑呵呵地说:"医生说我脾胃虚弱,我这一个月天天泡陈皮水喝,感觉消化好多了。"可没过几天,刘阿姨却捂着胃来找我,说最近胃里总是烧得慌,还反酸水,吃什么都不舒服。仔细一问才知道,她本来就有慢性胃
周末去邻居刘阿姨家串门,一进门就闻到浓浓的陈皮香。刘阿姨正端着保温杯,笑呵呵地说:"医生说我脾胃虚弱,我这一个月天天泡陈皮水喝,感觉消化好多了。"可没过几天,刘阿姨却捂着胃来找我,说最近胃里总是烧得慌,还反酸水,吃什么都不舒服。仔细一问才知道,她本来就有慢性胃炎,胃酸分泌偏多,这段时间喝陈皮水反而加重了症状。
这让我想起门诊中越来越多的类似情况——陈皮作为药食同源的佳品,确实对很多人有益,但并非人人适用。有些人盲目跟风食用,不但没调理好身体,反而给健康埋下隐患。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陈皮到底适合哪些人?又有哪些人需要格外谨慎?
陈皮,也就是晒干的橘子皮,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常用药材。《本草纲目》记载:"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陈皮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这些成分确实对人体有多方面的益处。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陈皮中的柚皮苷和橙皮苷成分,能够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酶活性,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群确实有改善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观察发现,在200例脾胃气滞患者中,配合使用陈皮的治疗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改善率达到7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
陈皮的温性特点,使其特别适合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人群。当你吃完油腻食物后感觉腹胀难受,或者平时容易痰多咳嗽,适量使用陈皮泡水或入菜,确实能起到理气化痰、健脾开胃的效果。很多老年人之所以钟爱陈皮,正是因为它温和的药性和多年的使用经验。
不过,任何食材或药材都有其适用范围和禁忌人群。陈皮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宜。接下来要说的这两类人,如果长期或大量食用陈皮,可能不仅没有养生效果,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胃酸过多、胃溃疡患者
陈皮的理气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促进胃液分泌的特性。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来说,这是好事;但对于胃酸分泌本就过多的人群,陈皮反而会火上浇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的临床数据显示,在118例慢性胃炎伴胃酸过多的患者中,有32例因为自行服用陈皮类中成药或长期饮用陈皮水,导致反酸、烧心症状加重,其中14例还出现了胃黏膜损伤的情况。原因就在于陈皮中的挥发油成分会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对于本就脆弱的胃黏膜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如果你平时经常感到胃部灼热、反酸、打嗝时有酸苦味,或者已经确诊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那么陈皮这类辛温理气的食材就要格外小心。即使是药食同源,也要遵循"辨证施用"的原则。中医讲究"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胃酸过多属于"实证"中的一种表现,此时再用温燥的陈皮,只会让胃部环境更加失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胃镜检查记录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对照研究中,胃酸分泌正常或偏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使用陈皮制剂后症状改善明显;而胃酸分泌增多的患者,则有67%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
阴虚火旺、口干舌燥人群
中医体质学认为,人的体质大致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等多种类型。陈皮性温味辛,善于理气燥湿,但这种"燥"性对于阴虚体质的人来说,恰恰是需要避免的。
什么是阴虚体质?简单说就是体内阴液不足,表现为经常口干舌燥、手心脚心发热、晚上睡觉容易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苔等症状。这类人群本就需要滋阴润燥,如果再长期食用陈皮这类温燥之品,就像是给本就缺水的土地再晒太阳,会进一步加重阴虚症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一项临床观察发现,在86例阴虚体质的中老年人中,有24人因为长期饮用陈皮茶或自制陈皮膏,出现了咽喉干痒加重、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便秘加重等情况。停用陈皮并配合滋阴药物调理后,这些症状才逐渐缓解。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体质辨识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研究人员对300名长期服用陈皮的中老年人进行体质评估,发现阴虚质人群中有41.2%出现了"上火"症状,包括口腔溃疡、咽痛、眼睛干涩、皮肤干燥等,而平和质和气虚质人群的不良反应率仅为8.7%和12.3%。
如果你经常感觉口干想喝水但喝了也不解渴,或者夜间容易出汗、手脚心热、大便干燥,那么陈皮可能真的不适合你长期食用。此时更应该选择麦冬、石斛、百合这类滋阴润燥的食材来调理身体。
那么,对于适合使用陈皮的人群,怎样才能发挥它的养生价值,同时避免潜在风险呢?
控制用量和频率
陈皮虽是药食同源,但毕竟属于中药材范畴,讲究"适度"二字。日常泡水饮用,建议每次使用3-5克即可,约为2-3小片陈皮。不要觉得多多益善,长期大量使用反而容易耗气伤阴。广东省中医院药剂科的用药指导建议,陈皮泡水每天饮用不超过2次,每周饮用不超过4-5天,给身体留出休息调整的时间。
对于煲汤或烹饪使用,每次加入5-8克即可起到理气增香的作用,无需过多。浙江省中医院营养科提醒,陈皮入菜要在出锅前10-15分钟加入,避免长时间高温烹煮导致有效成分挥发损失。
观察身体反应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陈皮的耐受程度也有差异。开始使用陈皮时,建议从小剂量开始,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口干加重、胃部灼热、大便干结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并调整方案。这种"边用边观察"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的临床经验表明,有些患者虽然辨证属于脾胃气滞,理论上适合用陈皮,但实际使用后仍有不适感,这可能与个体差异、陈皮品质、配伍不当等多种因素有关。此时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不可固执己见盲目坚持。
选择合适的配伍
中医用药讲究配伍,陈皮也不例外。单独使用陈皮,燥性相对较强;如果搭配一些滋阴润燥的食材,就能在发挥理气作用的同时,减少燥性带来的不良影响。
比如陈皮配山楂,适合食积腹胀;陈皮配茯苓,健脾化湿效果更佳;陈皮配麦冬或石斛,能够一定程度上制约陈皮的温燥之性,适合轻度阴虚又有脾胃不适的人群。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方剂研究显示,这种"寒热并用、燥润相济"的配伍思路,能够使药物作用更加平和,适用范围更广。
定期体检,及时调整
养生不是一成不变的,身体状况会随着年龄、季节、生活习惯而改变。建议长期使用陈皮或其他养生品的中老年朋友,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胃镜、体质辨识等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养生方案。
健康提醒陈皮确实是一味温和有效的养生佳品,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湿体质的人群有很好的调理作用。但正如中医所说"药无贵贱,对症者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你属于胃酸过多或阴虚火旺体质,就要谨慎对待陈皮,避免盲目跟风使用。
健康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赖某一种食材或药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心情愉悦,这些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如果出现身体不适或慢性疾病,还是建议前往当地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调理,切勿自行诊断、盲目用药。
陈皮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宜。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科学合理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养生价值,让健康生活更进一步。
注:文中所涉人物化名处理,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公开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2. 《本草纲目》李时珍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中药药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版
4. 中国中医科学院:《陈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2022年
5. 广州中医药大学:《陈皮对脾胃气滞证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观察》,中医药临床杂志,2023年
6. 北京中医药大学:《陈皮类中成药不良反应临床分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3年
7.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老年人体质与中药配伍关系研究》,中医药学报,2022年
8.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9. 《药食同源食材安全使用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
10. 《中老年人脾胃调养与中医食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版
来源:儿科孟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