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冒领15年功劳”这口恶气,谁咽得下?2023年8月,北京日报丢出后续:当年那筐让张女士(盛雪竹原型)错付感恩的鸡蛋,如今被1:1复刻,端端正正摆进“知青记忆馆”——她和俞先生亲手建的。
“被冒领15年功劳”这口恶气,谁咽得下?2023年8月,北京日报丢出后续:当年那筐让张女士(盛雪竹原型)错付感恩的鸡蛋,如今被1:1复刻,端端正正摆进“知青记忆馆”——她和俞先生亲手建的。
消息一出,网友直接炸锅:原来真相不止还人清白,还能变展馆?
鸡蛋筐旁边躺着曲芳菲的日记真迹,纸页发黄,字迹却像刀子,把“我冒领了”四个字钉在玻璃柜里。
有人留言:隔着屏幕都听见啪一声,打的是谁的脸,懂的都懂。
更扎心的是,张女士不仅没撕日记,还让它公开展,心态稳得可怕——被亏欠的人最懂,真正的报复是记住,不是原谅。
2024年3月,澎湃新闻再补一刀:当年那个“多余”的暖暖,已长成医学生,真给同父异母弟弟捐了骨髓。
评论区瞬间画风突变,从骂渣男到集体爆哭:血缘可以迟到,善良从不缺席。
有人怼:那些喊“换我早老死不相往来”的,脸疼不?
孩子用手术台证明,上一代烂账,下一代不背。
最离谱的是电影版立项,广电备案刚挂网,新增剧情直接把乔正君写成阿尔茨海默——老了,忘了全世界,却天天念叨“那筐鸡蛋不是我的”。
网友笑疯:官方吐槽最致命,连编剧都懒得给他洗白,直接安排“遗忘”来赎罪。
有人担心:别拍成强行煽情,他配吗?
高赞回怼:放心,真失忆群众也不买账,弹幕会教他做人。
展馆留言簿上,有人写:“看完明白,委屈别憋着,真相可能迟到,但展馆会替你立牌。
”另一条更狠:“鸡蛋会烂,日记会黄,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一辈子。
”字迹歪歪扭扭,像给所有被冒领过功劳的普通人留的逃生通道。
所以这事没完,也根本不该完。
它从一段私仇长成公共记忆,提醒后来人:功劳可以被偷,人生不能被盗版。
下次再遇抢功现场,别只回家生闷气,留证据、写日记、建展馆,哪怕只给自己看——让鸡蛋筐说话,比哭一夜有用多了。
——“换我早把日记撕了,张女士居然留几十年,还放玻璃柜里供人参观,这格局我服。
”
——“捐骨髓是真圣母,但佩服,她赢了。
”
——“电影赶紧拍,想看老渣男在片尾彩蛋里一脸懵逼找记忆,弹幕刷‘活该’刷屏。
”
来源:自强不息远山Plt7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