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块反弹了?别当是炒情绪,出口和利润的真变化在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17:36 1

摘要:最近看盘的朋友可能都有这感觉:之前跌得蔫蔫的光伏板块,不少个股慢慢开始往上走了。有人忍不住琢磨“这是不是又在炒短期情绪,过两天就得跌回去”,其实还真不用这么想,这波反弹背后有俩实打实的支撑。出口看着总量降了,可换了新赛道反而有亮点;利润端也不是全行业亏得底朝天

最近看盘的朋友可能都有这感觉:之前跌得蔫蔫的光伏板块,不少个股慢慢开始往上走了。有人忍不住琢磨“这是不是又在炒短期情绪,过两天就得跌回去”,其实还真不用这么想,这波反弹背后有俩实打实的支撑。出口看着总量降了,可换了新赛道反而有亮点;利润端也不是全行业亏得底朝天,不少环节早就开始赚钱了。今天就用最新的数据和真案例,把这事儿跟你掰扯明白,看完就知道为啥不是瞎涨。

先说说出口,好多人光看一季度总数据,可能会觉得“光伏出口不行了”。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光伏组件出口额55.9亿美元,比去年降了33%,出口量57.9GW,也降了7.4%。但你要是拆开看3月份的情况,就能发现明显的转机。3月单月出口23.38GW,比2月直接涨了44%,这环比增速可不是小数字。更关键的是“市场换赛道了”,以前欧洲是咱们光伏出口的主力,现在新兴市场接上来了。3月对亚太市场出口8.92GW,比去年同期涨了7%,环比也涨了43%;中东市场更猛,3月出口环比直接飙了82%,订单多到不少企业都在紧急加产能,生怕接不过来。

这可不是运气好撞上的,是企业早就提前布局的结果。就说横店东磁,2024年光伏产品出货量就涨了73%,2025年一季度更是把海外业务占比从去年的23.85%提到了58%,靠着新兴市场的订单,一季度还赚了4.58亿元,比去年涨了近30%,根本没受欧洲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且现在政策也在帮着拓展海外市场,2025年9月工信部等部门出的《关于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里,明确支持企业去中东、东南亚建“制造+发电+储能”一体化基地,还给出口信贷贴息和保险补贴,帮企业降低风险。有企业就靠“东南亚产能+第三国认证”的办法,躲开了欧美那边的贸易壁垒,出口额直接涨了25%,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增量,不是虚的。

再看利润,去年光伏行业确实亏得厉害,2024年营收前10的企业加起来亏了超220亿,不少人觉得“光伏没救了”,但2025年一季度已经不一样了,不是所有环节都难。最明显的是逆变器和设备厂商,简直是逆势赚钱的典范。阳光电源一季度营收190.36亿元,比去年涨了50.92%,净利润38.26亿元,直接涨了82.52%,连之前一直紧张的现金流都从负的转成正的了。主要靠储能业务拉着,发货量比去年涨了167%,毛利率还高达36.69%,这赚钱能力比不少行业都强。还有德业股份,一季度净利润7.06亿元,涨了62.98%,就靠逆变器和储能电池包卖得好,还把成本控制得特别到位,根本没受主材降价的拖累。

就算是之前亏得最厉害的主材环节,7月份也传来了好消息。硅料价格从年初的低位开始反弹,N型复投料、颗粒硅价格环比都涨了6%以上,连带着通威股份都直接涨停了。硅片企业也跟着涨价,不同尺寸的硅片涨幅在8%到11.7%之间。要知道之前4个月,硅片价格跌了22%到31%,不少企业都快撑不住了,这次涨价总算能回点血。这背后其实是行业在自我调节,之前好多企业觉得产能过剩,都主动减产了,现在供需慢慢平衡,行业里的机构也说,硅片价格有望先稳住,成本稳住了,利润空间自然就慢慢出来了,不用再担心“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这些变化不是凭空来的,政策托底的作用特别关键。2025年9月刚出的《关于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直接点出要从“拼规模、拼低价”转向“拼质量、拼效益”,用市场化手段淘汰那些技术落后的产能,还严禁低价倾销这种恶性竞争。之前有头部企业因为报价低于成本线15%,直接被暂停参与国家项目投标,这一下就把市场秩序理顺了,不会再有人“赔本赚吆喝”搞乱行情。技术上也给了实打实的支持,对转换效率26%以上的电池给研发费用优惠,钙钛矿叠层项目还有中央预算补贴。像隆基的HPBC 2.0组件效率都到24.8%了,爱旭的ABC组件出货量涨了4倍,技术好的企业就能拿到更多订单,自然能赚钱,这就是“良币驱逐劣币”。

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在稳稳托底,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光伏新增并网59.7GW,比去年涨了30.5%,其中分布式光伏36.3GW,占比超过60%。这其实得益于“零碳园区”的政策推动,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把这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要求园区必须装光伏、配储能,还得实现绿电供应。像能环宝在山西的园区项目,用智慧系统把发电效率提了10%,既符合政策要求,每年还能多赚200多万,这种“技术+场景”的模式现在越来越多。而且绿电消费政策也在发力,现在数据中心强制要求绿电消费比例不低于80%,绿证交易也火了,1月份太阳能绿证就交易了1988万个,光伏的附加值越来越高,企业赚钱的路子也更宽了,不只是靠卖组件。

可能有人会问,这波反弹能稳住吗?其实看长期逻辑就有底。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方向没变,2025年全球光伏需求预计能到580GW,虽然国内产能看着多,但淘汰落后产能后,供需会越来越平衡。技术上,N型电池、钙钛矿这些新技术还在不断突破,中科院的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都超34%了,刷新了世界纪录,技术领先的企业就有定价权,不怕没订单。海外市场方面,除了亚太、中东,拉美这些地方的需求也在涨,企业提前在当地建了产能,能躲开贸易壁垒,出口会更稳,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受单一市场影响。

说到底,这波光伏反弹不是靠情绪撑着的短期热闹,是出口换赛道、利润分环节回暖、政策托底和国内需求发力凑出来的实锤。光伏产业之前确实经历了产能过剩的阵痛,但现在已经慢慢调整过来,从“拼价格、拼规模”转向“拼技术、拼质量”的路子很明了。后续只要这些支撑不丢,那些有真技术、真订单、真利润的企业,肯定能走得更稳,不用被短期的涨跌带偏,更不用觉得是“炒情绪”。行业的真变化就在这,看得见也摸得着。

来源:健康趣话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