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如白驹过隙,指尖溜走的每一寸时光,都容不得半点虚掷。而读书,恰是与时光对谈、为生命增重的要事,这其中,“择书”的眼光便成了关键——读一本好书,如与智者秉烛夜谈,字句间皆是人生的明悟;捧一本劣书,却似在迷雾中独行,不仅蹉跎岁月,更可能被引向歧途。
择书如择友,光阴不可负
张新贵
人生如白驹过隙,指尖溜走的每一寸时光,都容不得半点虚掷。而读书,恰是与时光对谈、为生命增重的要事,这其中,“择书”的眼光便成了关键——读一本好书,如与智者秉烛夜谈,字句间皆是人生的明悟;捧一本劣书,却似在迷雾中独行,不仅蹉跎岁月,更可能被引向歧途。
经典之书,从不是故纸堆里的陈词滥调,而是历经时光淘洗后沉淀的智慧结晶。它们或许是孔孟老庄笔下的处世之道,或许是中外哲人文集中对生命的叩问,亦或是文学巨匠用文字编织的人性图谱。这些书被一代又一代人捧读、思索,并非只因“公认”的标签,更因它们能穿透时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给予我们不同的启迪:困惑时,它是拨云见日的灯;迷茫时,它是锚定方向的星;懈怠时,它是催人奋进的鼓。读这样的书,从不是单向的信息接收,而是要捧着一颗真心去思索——字句背后藏着怎样的人生阅历?作者想传递的价值是否能照进现实?更要将所得付诸践行:从“知行合一”中学会脚踏实地,从“天生我材必有用”中拾起自信,让书中的道理真正融入血脉,成为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
可偏偏有人不辨优劣,将那些私自印刷、粗制滥造的书籍奉为圭臬。这类书的作者,大多连自己的人生都未曾梳理明白,却妄图用碎片化的观点、偏激的言论“教育”他人。他们或是为了逐利拼凑文字,或是为了宣泄情绪散播负能量,字里行间满是浮躁与浅薄。读这样的书,就像喝了一杯未经过滤的水,不仅尝不到甘甜,还可能摄入杂质,扰了心神、乱了脚步。有人因读了几句偏激的“成功学”便急功近利,有人因看了扭曲的“处世哲学”便变得油滑世故,原本该用来成长的时光,反倒成了被劣书消耗的“沉没成本”。
人这一辈子,能用来静心读书的时光本就有限。与其在劣书中浪费生命,不如将目光投向那些真正经得住考验的经典。选一本好书,沉下心去读、去想、去做,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自我精进,让每一寸光阴都在智慧的滋养中变得厚重。毕竟,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能通过读好书、践真理,拓宽生命的宽度——这,才是对时光最好的辜负,对人生最好的成全。
来源:北京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