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期,让我们了解一位“单点极致突破型”选手——KIMI,一个纯文本、强推理、重任务执行的 AI 系统。
本期,让我们了解一位“单点极致突破型”选手——KIMI,一个纯文本、强推理、重任务执行的 AI 系统。
01
它有哪些产品?
1. 面向普通用户的 C 端产品
2. 面向开发者的产品
3. 面向企业(B 端)的解决方案
02
它有哪些产品能力?
1. 超长上下文处理
200万字无损上下文,交流更连贯,可以“记住之前说过的话”、“理解信息间的关系”、“理解对话的背景”。
2. AI自主深度搜索
单次可精读500个网页,搜索效率是普通产品的10倍,支持深度信息整合与溯源。
3. 强大工具调用
自由连接外部服务(数据库、代码环境等),为智能体(Agent)的自主行动奠定基础。
4. 代码与智能体能力
高级代码生成(HTML3D场景、全栈网页、游戏等);通用Agent任务,自主规划、调用工具、迭代开发。
5. 开源与开放生态
开发者生态;支持第三方集成,为 B 端客户提供私有化部署或 API 接入。
仍需了解的短板:
❌暂无语音输入/输出功能
❌会话内记忆强,但跨会话记忆弱
03
如何将Kimi带入你的生活
1. 日常办公:基础版+PPT助手
上传文档→自动生成大纲与排版→选择模板→下载精美PPT,成为你的随身办公效率专家。
2. 深度研究:Deep Researcher
自动拆解用户问题 → 规划研究步骤 → 分配子任务 → 整合结果 → 生成报告,成为你的私人研究助理。
(例如:综述2020–2025年关于大模型推理优化的50篇顶会论文,提炼主流技术路线)
3. 玩转自动化:OK Computer
OK Computer 是 Kimi 的 Agent 模式(测试版)。名字来源于Pink Floyd的专辑《The Dark Side of The Mood》,而该专辑的取名灵感又来源于1979年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一句台词“Okay, computer, I want full manual control now”。
打开这个按钮,Kimi 将变成全栈白领,成为你的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者、数据分析师。能够理解用户用自然语言输入的、宏观的、多步骤的指令,并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可执行的子任务,自主调用超20种工具,依次完成需求调研、规划、分析、设计、开发等各项任务。与此同时,该模式还具备自我纠错能力。
4. 开发拓展:Kimi K2开源模型/API
把模型下载到自己的电脑或服务器上,本地运行;通过网络调用 Kimi 的云端服务。
04
OK Computer使用案例
为展示Kimi「OK Computer」Agent模式在科研领域的应用潜力,大家可以看一个小案例。
第一步:设计一个完整的提示词。
第二步:等待。
大约3分钟就可以收获一份专业的文献综述,并附有参考文献列表。最终成果可通过链接访问:https://ksrjibn5z57bc.ok.kimi.link/。
提醒:尽管AI工具如此强大,我们还是要核查其引用的文献是否真实、相关理论表述是否准确。
TIPS
要想发挥「OK Computer」的最大效用,需要明确任务、背景、要求和输出格式,做“引导型”使用者。
1)可以为Kimi设定一个角色,例如“你现在是一位资深的天体物理学家”或“你是一位专业的语言学家”。
2)清晰、具体地描述需要Kimi完成的核心任务,避免使用模糊语言。
3)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以便Kimi更好地理解任务的上下文。
4)列出对任务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来源、分析方法。
5)如果可能,请提供一个简单的示例。
6)在设计指令时,可以要求kimi使用多种工具完成任务。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