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大山同志,三十五年来你兢兢业业、技术高超,今天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感谢你为华阳机械厂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会议室里彩带飘舞,气球高悬。
“李大山同志,三十五年来你兢兢业业、技术高超,今天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感谢你为华阳机械厂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刘志强手握一座水晶奖杯,面带敬意的微笑。
掌声雷动,李大山站在台上,心中却有些无所适从。
他五十八岁的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浓眉大眼中透露着机械师特有的细致与专注。
“谢谢大家。”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颤抖。
“三十五年前,刚进厂的时候,我也是个懵懂的小伙子,一无所知。
师傅们手把手教我,从学徒到技术员,再到技术主管,我见证了华阳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如今的大型企业。”
他指向墙上的老照片,仿佛回到了那些年。
“1990年,公司引进了第一条德国进口的自动化生产线,我有幸参与安装调试。
那时的我们,为了学习,天天泡在车间,跟着德国专家,晚上回去还得翻译资料、研究图纸。”
台下的老同事们纷纷点头,忆起共同度过的岁月,面上挂起了温暖的笑意。
“如今华阳的核心设备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这是我最大的骄傲。”
李大山的老搭档张维举起杯子:“来,大家为大山干一杯!祝他退休快乐!”
全体起立,向李大山致以崇高的敬意。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面前的每张面孔都那么熟悉:有人曾和他一起彻夜抢修设备,有人一起在车间里执着工作,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春节。
这些年来,共同经历的点滴,汇聚成了无可替代的情感。
“谢谢大家,这些年你们的支持和鼓励对我太重要了。”
李大山微微鞠躬,眼角微湿。
退休对他而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今后,他将不再是众人仰赖的技术主管,而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
午餐会后,李大山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收拾属于自己的东西。
墙上挂满了奖状和证书,角落里堆满了各类技术资料和手稿。
三十五年的职业生涯,让他积累了无数的回忆。
他小心翼翼地将一本破旧的笔记本放进箱子里,那里面记录着他刚入职时,老师傅们口述的宝贵经验。
尽管字迹已经模糊,但对他而言,这本笔记比任何奖杯都有意义。
李大山坐在椅子上,四下一扫,尽是自己在这个小小办公室中度过的岁月:墙角的工具箱是师傅赠与的;书架上的德文技术手册是他逐字翻译出来的;桌上的小模型,则是团队攻克技术难关后的纪念品。
每一件都承载着美好的回忆,让他不禁陷入沉思,岁月如歌,难以忘怀。
李大山站在窗前,心中感慨万千,想到即将成为过去的一切,不免有些萧瑟。
就在这时,门被敲响,王刚走了进来。
王刚是公司的总工程师,面带微笑地说:“大山,走之前把技术资料整理好,移交给小李吧。”
李大山点了点头,回答道:“我已经整理好了,这两天会逐步教他。不过,有些东西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王刚轻松一摆手:“差不多就行,反正遇到问题还可以随时请教你。”
李大山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好似有些不安。
这种敷衍的态度正是他一直以来的担忧。
技术的传承怎么能仅仅靠资料交接?他想起这些年多次建议建立技术培训体系,结果却都被推掉。
“王工,我们的技术档案管理太薄弱了。这些年的经验如果不能系统整理,早晚会出问题。”
李大山认真地说。
王刚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山,你太谦虚了。有什么问题,我们不是还可以请你回来指导吗?”
李大山欲言又止,最后只好轻轻叹了口气。
王刚离去后,他望着王刚的背影,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担心。
过度依赖个人经验而忽视系统建设,迟早会出乱子。
收拾完办公室,李大山走出了工厂车间。
机器的轰鸣声、金属的气息、忙碌的工人,这些都是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常态。
从明天开始,这一切都将与他无关。
走出公司大门,他最后回头望了一眼,阳光下的“华阳机械厂”几个字格外显眼。
这里承载了他大半生的青春与汗水。
如今,他将成为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
这个转变让他感慨万千:一方面可以好好休息,陪伴家人;另一方面,离开工作岗位,他又觉得失去了一部分的自己。
“爸,快来尝尝我做的红烧肉,特地为你庆祝退休的!”
李小伟,李大山的儿子,将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放在桌上。
李大山家的客厅里,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清蒸鱼、小炒青菜、木耳肉片、番茄蛋汤,还有李大山最爱的糖醋排骨。
“老李,从今天开始,你可就是自由人了。”
妻子张晓红笑着说,“明天带你去公园跳广场舞,我们舞蹈队正缺男同志呢。”
李大山忍不住笑了:“我可不擅长那些花里胡哨的舞蹈。”
“怕什么,慢慢学呗。以后日子长着呢!”
张晓红一边说,一边给丈夫倒了一杯啤酒,“来,为你的退休干杯!”
看着妻子愉悦的笑容,李大山的心中涌起暖流。
多年来,为了工作,他牺牲了太多陪伴家人的时间。
如今,终于可以好好弥补了。
“爸,退休后有什么计划吗?”
李小伟好奇地问。
李大山思索了一会儿:“我打算先休息一段时间,陪陪你妈。然后或许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
“还有啊,”
张晓红插嘴道,“咱们终于可以去看看你表哥家的新房子了。他都邀请我们好多次了,你每次都说工作忙走不开。”
李大山笑着说:“是啊,以后有的是时间。”
正当三人举杯庆祝的时候,李大山的手机忽然响了,来电显示是王刚。
“不会又有什么事吧?”
李大山停顿了一下,最终还是接了电话。
“大山,出大事了!”
王刚的声音显得格外紧张。
“什么事?”
李大山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
一号生产线出了故障,完全停摆!技术部的人都检查过了,可就是找不到原因。
眼看着就要交付法国客户的订单,若是耽搁,违约金高达上百万!他心里一阵不安,一号生产线可是公司的命脉,如果真出了大问题,那损失可就大了。
“具体情况不太清楚,系统报警了,但没有找到故障原因。你熟悉这条生产线,能不能过来帮忙?”
王刚的声音中满是焦虑。
李大山愣住了。
他明白这条生产线的每一个细节,相当于他的孩子。
可是,他已经退休了,刚刚结束了三十五年的工作生涯,连庆祝饭菜都还没吃完,就被叫回去救火,这感觉有点不对劲。
“老李,谁打来的?”
张晓红好奇地问。
“厂里生产线出问题了,让我去看一看。”
李大山用手捂住了话筒,心里却又是一阵挣扎。
张晓红当即不高兴了:“你都退休了,还让你去?他们技术部那么多年轻人,难道都是吃干饭的吗?”
她的脸上流露出不满。
李大山更犹豫了。
他心里明白,张晓红的反应并不无道理。
公司有技术部,有那么多优秀的年轻工程师,为什么一出问题就找他?
电话那头,王刚感受到了这股沉默:“大山,我知道你刚退休,但这次情况真的很紧急。整个公司都在盯着你!”
李小伟在旁边劝道:“爸,你就去看看吧,一直以来不都是你负责的吗?”
张晓红瞪了儿子一眼,语气激动:“你知道什么?你爸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好不容易退休,厂里居然没事找事,让他去救火,这是人道吗?”
李小伟缩了缩脖子,但还是小声支援道:“他就去看看,又不是回去工作。”
张晓红更加生气:“看看?今天看看,明天呢?他们是不是觉得你爸退休了就没事干,随叫随到?”
李大山感到左右为难。
他理解妻子的情绪,今天是他退休的第一天,本该好好庆祝,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可另一方面,心底又安静不下来,时刻挂念着那条生产线。
“王工,我……”
李大山的话还没有说完。
“大山,总经理说了,只要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公司一定会重谢你!”
王刚急切地说道。
李大山默默摇头:“这不是仅仅考虑金钱的问题……”。
他看着满桌的菜肴,看到妻子失望的眼神,心里一阵无奈,又想到了公司面临的危机。
“那你就考虑一下吧,事态紧急,越快越好。”
王刚继续催促。
王刚一通电话挂掉后,餐桌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沉闷。
“你不会真想去吧?”
张晓红打破沉默,语气中明显流露出不满,眼中闪过一丝焦虑。
李大山低头看着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心中却早已没有了食欲。
他脑海中不断回想起生产线上的每一个零部件和参数。
这时,他才意识到情况并不简单,而他刚刚办完退休手续,真让他有些为难。
“晓红,我就去看看,马上就回来。”
李大山试图安慰她。
“看看?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啊?”
张晓红冷笑一声,“你一旦去了,肯定又要忙到半夜。
今天明明是我们庆祝的日子,你就这样抛下家人去给公司救火?”
话说到这里,李大山心里有些不安。
过去为了工作,他确实错过了太多家庭时光:儿子的毕业典礼、妻子的生日聚会,这些珍贵的瞬间因为突发的工作问题而一次又一次被推迟或取消。
“晓红,我…”
他想解释,却被她打断。
“你什么你!如果今天你去了,以后就别指望有清静日子过了。
他们会觉得你退休了,照样可以随叫随到!”
张晓红的每句话都像重锤般敲打在李大山的心上。
他知道妻子所说的确实有道理,心中对即将到来的选择、即使是短暂的工作回归,充满了挣扎。
就在此时,电话又响起来了,这次是刘志强,总经理致电。
他看到来电显示,心里一紧——这种情况下,总经理亲自打电话,这可不是小事。
“老李啊,我是小刘。”
刘志强故作亲切,虽然平常他从不称呼李大山如此亲昵。
“我听王工说了生产线的情况,非常紧急。”
刘志强没有拖延,急切地说。
李大山打断了他:“刘总,我才上午办完退休手续。”
刘志强的笑容稍显尴尬,但他依然尽量保持诚恳:“是啊,我们也不想打扰你的庆祝,但这次真的是特殊情况。”
说着,他停了停,声音沉重起来:“老李,你在华阳工作了三十五年,是我们公司最资深的技术专家。
这条生产线你比谁都熟悉,如果你能帮忙,我代表公司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大山心中暗自揪紧。
总经理亲自来打这个电话,显然事情比他想象的要紧迫得多。
为了公司,他无可否认有几分责任在肩。
“我知道,我知道……”
刘志强的声音开始变得恳切,“这可不是一般的小故障,法国客户的订单如果延误,不光是违约金的问题,这还会严重影响我们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信誉。”
李大山的眉头紧锁。
这个法国客户一直是公司努力开拓的高端市场,成功与否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发展。
“你们技术部不是有梁工吗?他跟我一起负责过那条线好几年了。”
李大山试图找出替代人选。
“梁工去年跳槽了,去了竞争对手那里。”
刘志强的语气变得小心翼翼。
这话让李大山大为震惊:“那小张呢?他对设备也很熟悉啊。”
“啊,小张……”
刘志强支吾了一下,“现在他负责销售,技术上的事情接触得少了。”
李大山心中一沉。
不仅让他感到惋惜,更让他意识到公司长期以来重销售轻技术的倾向,已经导致了众多技术骨干的流动,自己当年的团队早已人去楼空。
李大山的心情愈发复杂,公司的技术团队似乎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
年轻的工程师们多如过江之鲫,却没有一个人能独立面对技术难题。
“老李,你也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老老实实研究技术,大家都想着往管理和销售上面发展,技术岗位根本留不住人啊。”
刘志强的一番话勾起了李大山心中曾经反复提及的那些建议:提升技术人员的薪资、设立清晰的技术晋升通道,以及加强技术培训。
可这些提议大多数时候都被“成本压力”和“流动性大”之类的借口搁置。
如今,这些问题在关键时刻变得愈发致命,导致公司技术支援的匮乏。
“我刚退休,家里的事情……”
李大山不太方便应承。
“老李,公司今天的发展少不了你的贡献。
现在遇到困难,你难道甘心袖手旁观?”
刘志强开始动情感攻势。
旁边,张晓红一脸不满,连连摇头。
她压低声音,却坚定地说:“别去,他们不过是想利用你的情感。
今天去了,以后有事没事都会来找你。”
李小伟这时递给父亲一张纸条:“爸,您去看看吧,能够解决问题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证明。”
看着儿子的纸条,李大山心中开始摇摆不定。
毕竟,他在那条生产线上工作了十多年,对它的热爱和责任感从未减弱。
那条生产线,是他职业生涯的骄傲,更是公司的命脉。
经过一番挣扎,李大山终于决定:“我可以去看看,但不敢保证能弄好。”
“太好了!”
刘志强松了一口气,“我马上派车去接你。”
电话挂断后,张晓红立刻爆发了:“你怎么会答应?你的退休第一天就这么被打乱了!难道他们把你当成了救火队员吗?出事了才想起你,平时有什么好处给过你吗?”
李大山试图握住妻子的手,但她却躲开了。
“晓红,别生气。我在那条生产线上待了十多年,对它的情况最清楚。如果真有什么大问题,我不去看看,心里也不安。”
张晓红冷笑:“你就是太老实了!你有没有想过,退休了,万一在厂里出了事,连工伤保险都没有,怎么办?”
这番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李大山的心。
他确实明白,这些年为了工作,他牺牲了不少家庭时间。
儿子上大学时,他因工作调试而错过了开学典礼;妻子的五十岁生日,他因为设备故障只能匆匆而至;去年的春节,他为了赶工期,初三就回到了工厂。
回想起这些,李大山的心中充满愧疚。
他在奋斗的日子里,是否真的忽视了家庭的重要?
“你啊,总是把公司摆在第一位。
这些年,你错过了多少家庭聚会,错过了多少重要时刻?现在好不容易退休了,怎么还是放不下!”
张晓红的声音里充满了失望。
李大山感到无奈,却也深知妻子的担心源于爱。
他将如何选择,一时间内心仿佛不断牵扯着。
这个问题让李大山愣了一下。
确实,他的身份转变了,已经不再是公司的一份子。
根据法律规定,要是公司发生任何意外,责任的归属将会变得异常复杂。
“妈,别这么说。”
李小伟试图打个圆场,“爸爸只是去看看,并不是要去一线操作,能有什么危险?再说了,这也是对他的专业能力的认可啊。”
张晓红瞪了儿子一眼:“你知道什么?你爸这辈子都在为公司忙碌,好不容易到了退休的年龄,就该享受生活了!技术部那些人,连个设备故障都解决不了,那平时都在干嘛?”
李小伟被母亲的气势吓住了,沉默不语。
李大山看着妻子气呼呼的样子,心里也感到矛盾。
一方面,他确实想要好好休息;但想到他亲手安装的生产线,没能及时去处理故障,可能会导致公司巨大的损失,他又觉得心里不安。
就在这一刻,李大山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晓红,我就当是去看看老朋友,办完事我就回来,最多两个小时。”
他尽量平静地说。
张晓红气得转过身,走进了卧室,并用力关上了门。
李小伟叹了口气:“爸,您去吧,我会劝说妈妈的。不过,您一定要答应我,无论能不能解决问题,两个小时内一定要回来。”
李大山点了点头,起身去换衣服。
这一天,本该是他退休的第一天,却注定要波澜起伏。
站在卧室里,李大山目光落在墙上的全家福上,陷入了深思。
照片中,他和张晓红站在中间,儿子李小伟笑盈盈地站在一旁,整个家庭的幸福就定格在那一刻。
那是去年春节拍的,全家团聚的珍贵时刻。
李大山心中五味杂陈。
这些年,为了工作,他牺牲了无数陪伴家人的时光。
多少个节假日,他都在工厂熬夜处理故障;多少次家庭出游,因生产任务的临时增加而不得不取消。
张晓红从未抱怨过,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的工作。
李小伟从小就懂事,理解父亲的辛苦,甚至在同学面前也为有一个技术专家的父亲感到骄傲。
如今好不容易退休,原以为可以好好补偿这些遗憾,却又被公司的电话打断。
李大山换上外套,透过镜子看着自己。
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曾经黑发如今已是花白。
三十五年的工作生涯,他付出了太多,虽然收获了尊重与成就感,但也因此错失了太多珍贵的家庭时光。
“还需要再去一趟吗?”
他心底自问。
在内心深处,李大山知道,这不仅是去不去看设备的问题,而是一个原则的问题。
如果这次草率答应,将来类似的请求便会层出不穷。
他回忆起自己刚进厂时的情景。
李大山望着眼前的车间,心中有些感慨。
曾经,师傅们都很厉害,不仅手艺精湛,还对待学生热情洋溢。
他们常对徒弟说:“咱这行,技术不能带进棺材里,得传给后人。”
这话至今在李大山心中回响。
在他中年时,也带过几个徒弟。
每当教授技能时,他总是耐心细致,鼓励他们发问,愿意无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他希望学徒们能够超越自己,成为更优秀的工匠。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却普遍显得浮躁,根本不愿意在技术上花心思。
公司更是盯着短期利润,完全忽视了技术的传承和人才的培养。
每当设备出现故障,大家只想到找到他,但日常的技术积累和支持却从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种状况显然是无法长久维持的。
李大山拉上外套,看了看手表。
现在是下午三点,正是工厂最繁忙的时刻。
王刚在电话里急切的声音和张晓红愤怒的眼神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
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去现场看一看。
“算了,去瞧瞧吧。”
他轻声自言自语,“不管怎样,这条生产线是我在这里几乎耗尽心血的地方,我无法眼睁睁看着它瘫痪。”
尽管内心有些不安,李大山还是暗暗下定了决心。
这次,他可不能再无条件地支援了,必须让公司重视技术传承的问题。
他想起自己一年前提交的那份《技术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承建议书》,那时被搁置在办公桌底下从未受到讨论。
或许现在是重新提起这份建议的时候了。
李大山立即拿起手机,给张晓红发了一条短信:“我尽快回来,晚饭前一定到家。爱你。”
发完后,他深吸一口气,走出了家门。
华阳机械厂的大门口,黑色轿车早已在等候。
“李师傅,快请上车,厂里等急了!”
司机小王是李大山的熟人,脸上满是焦虑。
在车上,小王唠叨个不停:“这次真够呛,国外的大客户,几百万的订单啊!总经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技术部的人围着设备转了一上午,还是找不到问题。”
李大山静静地倾听,同时心中开始分析可能的故障源。
“最近生产线有没有什么变动?”
他问小王。
小王皱着眉想了想:“好像上周更新了控制系统的软件,厂家例行升级嘛。”
李大山点了点头,心里认真思考。
这次软件升级可能导致参数的变化,如果参数调整没有及时做好,故障便是必然的结果。
车子快速驶入厂区,直奔一号车间。
远远的,他就看到车间前围满了人,个个愁眉苦脸。
刘志强和王刚站在最前面,见到李大山,立刻迎了上来。
“老李,你总算来了!”
刘志强脸上满满的焦虑,西装也因为忙碌而显得略显不整。
额头渗出的汗水,眼中流露出的焦急,无不表明事情的紧迫。
王刚急匆匆地走上前:“大山,真是谢谢你能来。我们实在是束手无策了。”
李大山没有多说,径直走向那台庞大的德国进口机械加工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是公司的命脉,每天创造的产值占总值的三分之一,价值甚至高达数千万,早在多年前便成为公司的核心设备。
作为当年参与安装、调试和维护这条生产线的负责人,李大山对它的每一个零部件和每一个参数都烂熟于心。
此刻,设备周围挤满了年轻的技术人员,操作面板上的红灯不断闪烁,刺耳的警报声让人不寒而栗。
李大山环视了一下,发现大多数都是面孔陌生的年轻人,只有几个是他曾经的老同事。
这一现象令他心中一紧,公司的技术团队确实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故障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大山直接开口问道。
来源:城市套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