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策反复坑惨全球!搞降息美元贬值搅乱贸易,中国外贸得防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5:53 2

摘要:2025年的全球贸易圈,被美国这套“反复横跳”的政策搅得实在不安生,美联储9月干脆启动了今年第一次降息,芝商所的数据都显示,10月、12月再各降25个基点的概率超过90%。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2025年的全球贸易圈,被美国这套“反复横跳”的政策搅得实在不安生,美联储9月干脆启动了今年第一次降息,芝商所的数据都显示,10月、12月再各降25个基点的概率超过90%。

还有就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10月一开口就变了调,一会儿担心就业市场不行了,暗示要结束量化紧缩,一会儿又警告“降息太快,通胀然而能反弹”。

政策这么摇摆,美元指数也跟着大跌,今年以来美国经济本身就没个准儿,美元信用也松了劲,不少国家的外贸企业已经先吃了亏。欧洲还有家做服装的,货运量掉了三成,仓库里堆的货都发不出去。

全球贸易链上的连锁反应已经出来了,中国作为外贸大国,企业肯定躲不开这场风波。那些做美国市场的出口商、靠美国进口原料的制造商,该怎么应对美元贬值带来的结汇损失?又怎么避开美国经济收缩搞出来的订单违约风险?

美国这套政策组合拳,打从一开始就透着“矛盾劲儿”,2025年一季度,美国GDP还收缩了0.6%,是近三年来第一次负增长,结果二季度突然又冲上来,增速被大幅改成3.8%,创下2023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

但是数据好看不代表经济真稳,消费者信心指数连降了4个月,企业也不敢投资了,意愿下滑了12%,劳动力市场更僵,雇主们既不敢招人也不愿裁员,就这么“低雇佣、低解雇”耗着。

ADP的就业报告数据显示,9月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少了3.2万,8月的数据还被往下调成了少3000人,远低于市场预期,就在这种“数据拆台”的背景下,美联储还是选了降息,想稳住就业。

然而政策刚落地,鲍威尔就泼冷水,说“没有啥无风险的路子”,既要担心降息太慢,就业市场会“亏大了”,又要怕降息太快,通胀的“活儿没干完”,这种反复不光让市场摸不着头脑,更直接坑了那些靠美元结算的全球企业。

日本有家做汽车零部件的,7月接了美国车企500万美元的订单,当时说好3个月后付款,没想到9月一降息,美元还接着贬,到10月结算时,500万美元换成日元比预想少了1.2亿,相当于白干了3个小订单的利润。

美国车企还拿“22个州经济收缩、销量下滑”当借口,要求延迟发货,这家供应商只能把货堆在仓库,资金周转都快转不动了。不光企业受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也被搅得乱七八糟。

阿根廷、土耳其这些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今年以来跌了超10%,进口能源和原材料的成本一下涨了不少,只能收紧国内政策,反过来又影响了跟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美国的操作,让全球贸易链上的每一家都提着心。

美联储一降息,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美元的利差优势没那么明显了,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已经跌了6.2%,是2020年以来半年内跌得最多的一次,对咱们中国外贸企业来说,这波贬值带来的“坑”,几乎从接单到发货全流程都能碰到。

深圳一家做电子产品出口的老板,最近就算过一笔账,他们每月平均有100万美元的订单,按今年年初美元对人民币7.3的汇率,能换730万人民币。

结果9月美联储一降息,汇率跌到7.1,同样100万美元只能换710万,单月就少赚20万,“除了结汇,物流环节的麻烦也不少。

上海有家国际物流公司,他们三季度的业务数据就挺能说明问题,发往美国的货量比去年同期降了30%,其中发往那22个经济收缩州的货,跌幅超40%。

进口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杭州有家做进口母婴用品的,主要从美国买奶粉和辅食,今年以来不光美元贬值,美国国内的通胀预期还在涨。

供应商已经涨了两次价,累计涨了15%。他们表示“我们不敢随便涨价,怕丢客户,只能压缩自己的利润,以前一款进口奶粉能赚50元,现在只剩30元,再这么下去,只能考虑换其他国家的货源了。”

广州有家外贸商会做过调研,今年三季度中国对美出口企业碰到的订单违约率,比去年同期高了12%,主要是美国客户受经济收缩影响,资金链紧,没法按时付款。

商会秘书长无奈地表示,有会员企业接了200万美元的家具订单,客户本来该预付30%定金,结果只付了10%,现在货都生产好了,客户说没钱提,只能堆在仓库里,占了一大笔资金。

不过面对美国政策反复和美元贬值的冲击,中国外贸企业也不是没招儿。从政策支持到企业自己想办法,不少企业已经摸出了有效的应对路子,既能少亏钱,还能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这些年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动的弹性越来越大,这也给企业用避险工具创造了条件。

虽然成本会多0.5%左右,但至少利润能稳住。老板表示,现在每个月的订单都会做远期结汇,不用再担心汇率忽上忽下。

上海的一家物流公司,除了绕开美国收缩州,还加了到墨西哥、加拿大这些北美周边国家的航线,把部分货先运到这些地方,再通过陆路转到美国,既减少了空船率,又缩短了部分客户的运输时间。

进口企业这边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多找几个货源地。杭州那家母婴企业,已经开始从新西兰、荷兰这些国家采购奶粉,这些地方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相对稳,也没有美国那样的通胀压力,产品价格还更有优势。

政策层面的支持也很关键,就在美联储9月降息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也明确说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不会跟着美国的节奏走。

这给企业吃了颗定心丸,不少银行也推出了针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比如提高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率、降低跨境融资的成本。

中银证券的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也给企业提了建议,说然而以多盯着市场动态,提前做应对预案。

他建议多看看美国的经济数据、美联储的政策动向,还有美元汇率的变化,一旦发现有风险信号,赶紧调整订单和库存策略。另外,也然而以参考IMF的‘综合政策框架’,合理用外汇干预、宏观审慎这些措施,防着外部风险传到国内来。

从长远看,多开拓几个市场才是根本办法。这些年中国外贸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占比一直在涨,今年前三季度已经到了34%,这些国家的市场需求稳,货币汇率也相对平,能有效对冲美国市场的风险。

深圳那家电子企业的老板表示,他们去年开始做东南亚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对东南亚的出口增长了25%,已经超过对美出口的增速,以后打算多往这些市场投精力,少靠美国那边。

其实美国政策反复搞出来的美元贬值和贸易动荡,确实给中国外贸企业添了不少麻烦,但从实际应对情况看,不管是企业自己想办法,还是政策层面的支持,都能看出咱们的韧性。

靠锁定汇率、调整物流、多布局市场这些法子,越来越多的中国外贸企业正在避开“美国坑”,找到新的发展空间。不过挑战肯定还在,美国明年的货币政策还说不准。

鲍威尔的任期到明年5月就结束了,然而特朗普还能干预地区联储的人事,全球贸易环境也然而能有新变化。

但只要中国外贸企业保持清醒,把风险防控做好,坚持多开拓市场,肯定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里站稳脚,甚至抓住新机遇。

毕竟中国外贸的底气,不光来自大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更来自应对风险的智慧和能力。

来源:沧海旅行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