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手机里的AI软件,不管是ChatGPTPlus还是钉钉的AI助理,你肯定见过那个亮晶晶的菱形十字星。
打开手机里的AI软件,不管是ChatGPTPlus还是钉钉的AI助理,你肯定见过那个亮晶晶的菱形十字星。
我前阵子整理手机APP时才发现,现在这玩意儿几乎成了AI的“身份证”只要看到它,不用看介绍就知道,这功能能帮着省事儿。
不光手机里,电脑上也一样。
Photoshop的智能填充、百度搜索的“问AI”、Figma的AI功能,图标里都有这个符号。
本来想,是不是就这几个常用的软件在用?后来问了做设计的朋友才知道,这两年行业里几乎形成了共识,提到AI图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菱形十字星。
2022年ChatGPT出来后,IT行业一下子变了样,很多应用都开始加AI功能,设计师们当时都犯了难:到底用啥图标代表AI好?试了机器人、大脑、芯片,最后发现还是菱形十字星最合适。
讲完这符号现在多常见,你可能和我一样好奇它最早是从哪儿来的?总不能是设计师凭空想出来的吧?查了资料才发现,这符号的老祖宗居然在日本漫画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漫画里,经常能看到这个符号。
比如角色看到喜欢的东西,或者觉得某件事超酷,眼睛里就会冒出这种闪闪光的菱形十字星。
我小时候看漫画时还纳闷,为啥非得画这个?后来才明白,这是用来传递情绪的不用写“好开心”“好惊喜”,画个这符号,读者就懂了。
这种不用靠文字的表达,其实特别适合跨文化传播,毕竟不管你懂不懂日语,都能get到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后来到了1999年,日本电信公司Docomo做第一批表情符号,设计师栗田重隆一共画了176个,里面就有这个菱形十字星。
当时这符号在日本已经很火了,不然也不会被放进表情里。
现在想起来,当时选这个符号挺明智的,毕竟大家都熟悉,不用额外解释。
再往后到2010年,这表情被加入了Unicode标准,全世界的手机、电脑都能显示,也就是现在咱们打出来的✨表情。
从那时候起,这符号就从日本走向了全球,成了大家都认识的“闪光代表”。
这符号真正走进数字工具,是1990年Photoshop出的“魔棒”功能。
这功能帮了设计师大忙,点一下就能选中颜色相近的区域,不用手动一点点抠。
也正是因为这个功能,菱形十字星在数字世界里更显眼了。
我之前用魔棒的时候从没多想,现在回头看才发现,这符号当时就传递了“省事儿”的感觉就像魔法棒一挥,麻烦事就解决了。
而且这符号还有个好处,含义没那么固定,不像时钟代表时间、垃圾桶代表删除,它能灵活搭配,后来图片编辑里的自动调色、快速选区域功能,都用了它当图标,用户一看就知道“这功能能少动手”。
讲完这符号的来路,你可能更好奇它怎么就和AI绑上了?其实转折点在2020年,谷歌先带的头。
2020年谷歌相册出了AI图像增强功能,没画复杂的芯片或者大脑,就用了菱形十字星。
同年谷歌表格的“探索”功能也用了这个符号,那功能能通过机器学习给用户推荐主题。
我觉得谷歌这步走得挺聪明的普通用户哪懂什么AI算法?看到闪闪光的符号,就知道“点一下有好事发生”,比讲一堆技术术语管用多了。
毕竟AI这东西太抽象,要让大家快速接受,得靠这种简单直观的视觉语言,从那以后,其他公司就跟着学。
微软的Copilot、阿里的钉钉AI助理,都把菱形十字星放进了图标里。
搞不清的人可能会觉得,是不是大家互相抄?但仔细想就知道,这其实是行业里的默契既然用户已经认了这个符号,再另搞一个反而增加学习成本,没必要。
而且这符号本身也适合AI,它既有科技感,又能传递“智能带来便利”的感觉,比画个大脑更贴近普通用户的认知,不过这两年,情况也有点不一样了。
刚开始大家都是单独用菱形十字星,现在更多是和其他元素搭着用,甚至有人开始不用它了。
你看夸克的AI搜索,图标是一大一小两个菱形凑在一起;有道的句子润色功能,是魔棒加菱形;稿定设计更直接,所有AI相关的功能,比如AI改图、AI扩图,图标里都有菱形十字星当辅助。
我觉得这种组合挺好的既保留了用户熟悉的符号,又能通过其他元素区分具体功能,不至于看啥都一样。
毕竟现在AI功能越来越多,光靠一个菱形十字星,用户也分不清是AI搜索还是AI改图,加个辅助元素,辨识度就高多了。
但也有产品想“搞特殊”,比如Notion,刚开始推AI功能时用的也是菱形十字星,后来功能完善了,就换成了人脸效果的图标。
我第一次看到Notion换图标时还愣了一下,反应过来才觉得,这步走得挺妙的刚开始用菱形十字星蹭一波用户认知,等大家知道它有AI功能了,再换个独特的图标,一下子就和其他产品拉开差距了。
现在Notion的AI图标,只要看一眼就能记住,这就是差异化的好处。
还有百度的文心一言,图标是“文”字变形加渐变光效,没用到菱形十字星;小红书的AI笔记生成,用的是铅笔加发光圆点。
这些产品为啥不用?我猜可能是想突出自己的特色,毕竟现在用菱形十字星的产品太多了,再跟着用,很难让用户记住自己。
尤其是那些把AI当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更需要一个独特的图标来建立品牌认知,总不能和别人“撞脸”吧?
看到有人开始不用菱形十字星,难免会想,这符号会不会慢慢消失?就像以前的软盘保存图标,现在没人用软盘了,但图标还在。
我觉得短期内菱形十字星还不会消失,现在AI还在普及阶段,很多人对AI功能还不熟悉,有这个符号在,能帮大家快速识别。
比如家里长辈用AI软件,看到菱形十字星就知道“这是智能功能”,不用手把手教。
但等AI像搜索、支付一样,成了所有产品的标配功能,说不定这符号就会被更简单的设计替代。
毕竟到那时候,大家都懂AI是啥了,不用再靠符号来提醒,就像90年代的软盘保存图标,现在大家都知道“保存”是啥意思,不用再靠软盘的样子来提醒。
菱形十字星说不定也会这样,成为AI早期发展的一个标志。
以后再提起“AI刚火的时候用啥当图标”,大家会想起这个闪闪光的符号。
不管未来怎么样,现在的菱形十字星确实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它让复杂的AI技术,通过一个简单的视觉符号被大家理解。
从日本漫画里的情绪表达,到数字工具里的功能标识,再到AI时代的视觉标志,这符号的每一步转变,其实都跟着技术和用户需求在走。
它不是设计师凭空造出来的“网红符号”,而是真正贴合大家认知的“沟通工具”,这大概就是它能火这么久的原因吧。
来源:品茗阅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