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一杯稻香咖啡交流灵感,在唯识阅读空间自修阅读,靠唯实培训提升技能……随着唯思咖啡、唯识阅读、唯实培训三大惠民空间开放,苏州工业园区唯亭人力资源产业基地迎来为民服务“升级版”,将打造集休闲、学习、成长于一体的综合型共享服务空间。
今天(10月30日)
《苏州日报》聚焦唯亭延伸为民服务触角
以《三大空间书写为民服务“升级版”》为题
报道唯思咖啡、唯识阅读、唯实培训三大惠民空间
点一杯稻香咖啡交流灵感,在唯识阅读空间自修阅读,靠唯实培训提升技能……随着唯思咖啡、唯识阅读、唯实培训三大惠民空间开放,苏州工业园区唯亭人力资源产业基地迎来为民服务“升级版”,将打造集休闲、学习、成长于一体的综合型共享服务空间。
2023年10月,唯亭人力资源产业基地正式启用。两年来,基地聚焦构建老百姓身边的“家门口”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人力资源市场运营、家门口就业服务、居民就业创业帮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累计开展专场招聘会192场,服务企业230家,提供岗位8200个;孵化创业项目35个;依托“云上唯亭”服务平台,开展技能培训120场、政策宣讲60余场……
“肩负着阳澄南岸创新城发展建设的重要使命,三大惠民空间的启用,是唯亭街道‘以人民为中心’治理理念的全新实践。”唯亭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依托唯亭人力资源产业基地,唯亭街道接下来将在服务能级提升、资源整合优化等维度发力,持续为阳澄南岸创新城发展注入民生活力与人才动力。
一个基层平台集成公共就业服务功能
园区首家零工市场阳澄南岸零工市场、苏州市首批示范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唯亭街道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唯才汇”、“云上唯亭”新媒体服务平台……唯亭人力资源产业基地成立之初,就创造性地提出打造街道“123”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其中“1”指唯亭人力资源党群服务阵地;“2”为唯亭人力资源市场和阳澄南岸零工市场;“3”包括街道就业服务中心、街道创业孵化中心和街道培训服务中心三大中心。
“基地初心是延伸公共就业服务触角,打造家门口一站式服务矩阵。”唯亭街道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李锋说,通过“123”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规范化运营,基地成为集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创业孵化、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既精准对接居民求职需求,又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通过整合岗位、定向培训,助力企业招才用工,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两年来
唯亭人力资源产业基地的
就业服务温度与实效
藏在一组组数据中
在就业帮扶方面,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和“4050”就业困难群体,一方面,通过专场招聘会对接企业招聘需求,服务群众9500多人,完成就业登记2600多人,成功匹配工作岗位320个,完成公益性岗位招募35个;另一方面,通过众创空间“唯才汇”,25个项目顺利“毕业”并取得营业执照,带动就业82人;组织创业辅导12场次、创业交流活动8场次。
在技能培训方面,依托“云上唯亭”平台,组织直播带岗及活动15场次,完成城乡技能培训124人次。
惠民空间拓展新形势下服务维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面对求职者需求多元
传统服务时间矛盾凸显的问题
街道依托基地率先破题
唯亭人力资源市场推出延时服务,工作日延时至20时,确保“群众下班,服务在线”。延时服务期间,市场内的人社一体机、零工巧匠一体机等设备开放,线上招聘信息实时推送,专人值班指导居民通过“智慧人社”App办业务,实现服务“不打烊”。
“延时服务让我们更贴近群众。调研发现,居民及新市民劳动者急需沉浸式交流环境、互助共享空间及实训技能培训,于是我们改造三大惠民空间。”据李锋介绍,“三唯”惠民服务空间恰好对应这些新的服务需求——唯思咖啡以公益咖啡为媒介,营造自由开放的交流场景;利用唯亭人力资源市场非招聘时间闲置的工位打造唯识阅读空间,重点探索自习工位等新模式;唯实培训则借力金鸡湖工匠学院唯亭分院,聚焦辖区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技能短板,让求职者在“家门口”就能提升专业能力。
三大空间启用后,基地升级为集就业招聘、企业服务、人文交流、咖啡品鉴、休闲阅读、技能实训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唯思咖啡由街道人力资源公司孵化的创业团队运营,形成“创业反哺就业”良性循环。
“三驾马车”助力劳动者练就真本领
三大惠民空间启用当天,金鸡湖工匠学院唯亭分院暨云上唯亭技能实训基地“暖新夜校”培训清单同步发布。18个职业技能类、8个专业赋能类、8个教育宣讲类项目,既贴合求职者提升需求,又适配新业态劳动者、“4050”群体学习节奏,实现“想学习就能学会”。
聚焦“三驾马车”服务升级,唯亭的探索不止于此
面向就业困难人员
街道将依托升级版的唯亭人力资源产业基地,链接更多资源开展精准帮扶,并推动零工市场全面对接园区数字人才市场,让灵活就业更有保障;
面向创业团队
将推出更多优惠政策,以不断迭代的创业孵化生态圈,助力创业者“乘风破浪”;
针对技能提升需求
将发挥金鸡湖工匠学院唯亭分院和云上唯亭线上平台的优势,开发更多“菜单式”培训课程,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实操”的混合模式打破时空限制。
“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今后我们将通过与相关机构合作,打通招生、报名、培训、考核、发证一站式全流程服务渠道。”李锋表示,这一闭环将完善基层就业服务体系,让“技能培训—资质认证—岗位匹配” 形成完整链条,为区域就业创业提供更坚实支撑。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