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5日,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办的“北京+30:数字转型与妇女发展的中国探索、实践与经验”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专家组成员张晓博士表示,面对人工智能快速渗透,中国女性展现出旺盛的参与度与创
10月25日,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办的“北京+30:数字转型与妇女发展的中国探索、实践与经验”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专家组成员张晓博士表示,面对人工智能快速渗透,中国女性展现出旺盛的参与度与创造力,正在成为数字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专家组成员张晓博士
张晓介绍,全球女性互联网普及率普遍低于男性,但中国实现了逆势突破。截至2025年6月,中国女性网民规模达5.56亿,普及率80.7%,高出男性2个百分点;与2012年的37.6%相比,十三年间提升逾一倍,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这一跃升不仅体现在数量,更体现在结构与能力上——50岁以上女性网民占比已由2012年的5.8%升至2024年的30.7%,真正实现“全龄开花”;而在学历结构上,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女性网民比例从9.1%升至20.2%,低学历女性通过短视频、电商平台触网脱贫,成为数字包容的现实样本。
经济层面的跃升同样显著。张晓列举数据说,截至2024年,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中女性已占比过半,约1.5万名女性取得人工智能训练师证书,占比超四成;在数字贸易、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中,女性从业者约占三分之一。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女性网民比例从2012年的4.3%升至2024年的19.6%,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女性收入增长与社会流动的新引擎。
张晓介绍,数字经济的崛起,也在重塑消费生态。女性网络购物使用率达85.4%;在美妆个护、服饰、珠宝等领域消费占优,而在3C电子、汽车改装、电竞设备等传统“男性主场”中,女性消费增速高达47%。她指出,“女性消费正从家庭中心转向自我成长,从功能购买转向价值认同——她们买的不只是商品,更是生活方式和精神共鸣。”
她同时强调,数字参与的意义远不止经济层面。女性在社会治理、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中正展现更大担当。目前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占比达45.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北京,从事人工智能的女性科技工作者比例甚至高出男性2%。女性的加入,让技术创新更具人文关怀,也使科技治理更趋包容。
2024年女性在互联网创业中占比已过半,并在人工智能训练、语料标注、电商直播、数字贸易等领域成为重要参与者。女性的数字参与不仅重塑了就业结构,也催生了新型消费文化:从服饰美妆到3C产品,女性的消费行为日益展现出复合性与创造性。张晓指出,女性不仅在购买产品,更在购买社群归属感与生活方式,通过“悦己、自我提升、跨界消费”,展现出数字经济中独特的创造力与审美力。
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普及也让“代际反哺”成为现实。不少低学历女性依托短视频、电商实现灵活就业与增收,并带动家庭特别是老年成员融入数字生活,形成“一个人触网、全家受益”的良性循环。张晓指出,数字化不仅是经济议题,也是治理与文明议题;女性在跨界协同、公共参与中以柔性沟通与人文关怀发挥独特作用。
同时,张晓也提醒,数字鸿沟仍在:技能应用不足、算法偏见与网络暴力等问题在不容忽视。应持续强化女性的数字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推动更多女性在工程、政策、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等前沿领域深度参与。“在算法世界里,男性被默认为工程师、女性被默认为服务者的固化印象必须打破。”她强调,消除技术生成与应用中的隐性性别偏见,是建设公平数字文明的关键;数字技能培训与性别平等教育既关乎女性发展,也关乎数字社会健康运行。
来源:中国网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