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贵族千金为爱叛国5次改变二战,晚年一句话感动世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15:27 1

摘要:1937年7月,日本东京,一场没有宾客的告别正在悄然进行。年仅29岁的池步洲将最后一件行李打包,目光坚定地看向身旁的日本妻子——出身望族的白滨英子。窗外,军国主义的狂热气氛早已弥漫整个东京,而这位中国青年心中却燃烧着报效祖国的火焰。

1937年7月,日本东京,一场没有宾客的告别正在悄然进行。年仅29岁的池步洲将最后一件行李打包,目光坚定地看向身旁的日本妻子——出身望族的白滨英子。窗外,军国主义的狂热气氛早已弥漫整个东京,而这位中国青年心中却燃烧着报效祖国的火焰。

“你真的决定了吗?”英子轻声问道,眼中满是复杂情绪。

池步洲点头:“祖国危难,我辈岂能苟安于此?”池步洲点头:“祖国危难,我辈岂能苟安于此?”

白滨英子沉默片刻,然后毅然说道:“你和孩子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跟你去中国。”

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更在无形中改写了二战历史的方向盘。

池步洲1908年出生于福建闽清一个贫苦农家,却拥有过目不忘的惊人才华。凭借优异成绩从厦门大学毕业后,他获保送日本东京大学深造。

在日本求学期间,他结识了出身日本望族的白滨英子,两人坠入爱河并结为连理。池步洲毕业后甚至在中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署任职,生活看似平稳无忧。

然而,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打破了这一切。

“我是中国人,祖国正在浴血奋战,我岂能安心留在日本?”池步洲对妻子说。令他意外的是,英子——这个柔弱的日本女子,竟然毫不犹豫地支持他回国抗日,并决定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随他同行。

当时中日已经开战,回国之路充满险阻。英子这一决定,意味着她将背离自己的祖国、亲人,承受“叛国者”的污名,前途未卜。

经过辗转跋涉,池步洲一家终于抵达重庆。最初,他参与对日广播工作,希望用声音为抗日贡献力量。

不久,有同学向他表示:“如能译出日军的密电码,等于在前方增加几十万大军。”

池步洲毫不犹豫地回应:“只要能抗日救国,叫我干什么都行。”

1939年3月,池步洲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密码破译工作。他在重庆两路口租了两间民房,架起天线,带领仅有的两名报务员,开始了“两个半人”的破译团队生涯。

令人震惊的是,就在建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位破译天才竟然成功破译了日本外务省发往世界各地的几百封密电!这相当于把日本外务省的密码本完整交到了中国手中。

1941年5月开始,池步洲注意到日本外务省与其驻檀香山总领事馆之间的密电突然增多。这些电文内容极不寻常——珍珠港在泊舰只的舰名、数量、装备、停泊位置,甚至官兵休假时间等细节一览无余。

更引人注目的是,日方还在频繁询问珍珠港的天气情况,电文称“当地三十年来从来没有暴风雨,天气以晴为主”。在当时,天气预报尚属军事机密范畴。

池步洲敏锐地意识到事态严重,加强了对相关电文的监控。他发现日本密电中开始使用一系列隐语代号:“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女儿回娘家”则指示“撤侨”。

1941年12月3日,关键情报终于被截获。池步洲破译了日本外务省致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内容令人震惊:(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断然行动。

结合此前译出的檀香山军事情报,池步洲作出了两点关键判断:袭击时间可能在星期天,地点很可能在珍珠港。

蒋介石立即将这一情报通知美国驻重庆使节。然而,傲慢的美国人根本不相信中国特工有如此能力,对这份宝贵情报嗤之以鼻。

在池步洲创造破译奇迹的同时,他的日本妻子白滨英子正在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

战争时期,身为日本人的她在中国处境微妙。既要面对周围人不信任的目光,又要承受对日本亲人的思念与担忧。然而,她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那段日子,她是我唯一的慰藉。”池步洲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因破译工作而彻夜不眠时,她总是默默陪在我身边,为我端上一杯热茶。”

英子不仅要在生活上照顾丈夫,还要保护三个混血孩子免受战时仇恨情绪的影响。她放弃了优渥的生活,与丈夫一起承受战争的苦难,却始终坚毅如初。

与此同时,军统局内还有一位女性也在密码战线上建功立业——她就是军统唯一的女将军姜毅英。

作为浙江江山人,姜毅英与戴笠、毛人凤是同乡。她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从译电员一路升任军统局厦门电台主任报务员,兼任监察台密码破译工作。

珍珠港事件前,姜毅英也成功破译了日军偷袭密码。当她将这一情报上报戴笠时,整个军统都为之震动。

遗憾的是,这份情报同样未获美方重视。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对中国情报工作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他们主动派情报人员来到中国与军统合作,带来了大量先进仪器。姜毅英曾不无得意地认为,是自己“打开了中美合作之门”。

1943年4月,池步洲再立奇功——他破译了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出巡的绝密电文。这位偷袭珍珠港的策划者,预定在4月18日乘专机出巡,以鼓舞日军士气。

这份密电的破译难度极高,因为日本海军的密电码刚刚在4月1日更换过。但池步洲还是成功破解了电文内容。

蒋介石立即通知驻渝美方。美方迅速行动,派出16架P-38战斗机实施拦截。

1943年4月18日清晨,山本五十六及其幕僚分乘两架专机,在6架战斗机护航下,从拉包尔机场起飞。当飞机快要到达目的地时,16架美国空军P-38战斗机突然出现。

经过激烈交战,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被击落在巴拉勒机场附近的原始森林中。第二天,搜索队找到了握持“月山”军刀、死在座位上的山本。

珍珠港的仇,终于得报。而这颗复仇的子弹,正是来自于池步洲和他身后的中国密码破译团队。

战后,池步洲与英子的生活并未立即平静。由于曾在国民党机构工作,池步洲在建国后的政治运动中遭受了不公正待遇。

但无论处境多么艰难,白滨英子始终陪伴在丈夫身边,与他共渡难关。她不曾有一句怨言,也不曾后悔当年离开日本的决定。

与此同时,姜毅英——这位军统唯一的女将军,在破译珍珠港密码后声名大振,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军统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将军。

颇具戏剧性的是,因为军衔的上升,姜毅英与丈夫叶文照的感情却走向了破裂。她在升为少将后,“整个人架子也开始变大了起来,她开始有点看不起自己的丈夫了”。

最终,这对曾经的情报战线伉俪以离婚收场。姜毅英后来去了台湾,1957年脱离情报工作,担任台北市士林区雨声国民小学校长,直至2006年去世。

而池步洲与英子,则相守到生命的尽头。2003年,池步洲去世,享年95岁。

晚年,有人问英子是否后悔当年的选择。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微笑着说:“我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就是跟着步洲去中国。”

据资料记载,斯大林接到池步洲破译的日本南进情报后,放心从远东调走二十万精锐投入苏德战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也终于学会了尊重中国情报工作,与中国展开了紧密合作。

而那些曾经在隐秘战线上为国家存亡呕心沥血的人们,大多隐没在历史长河中,不求闻达。唯有他们的功绩与精神,如永不消逝的电波,依然在时光中回荡,提醒后人:和平,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礼物,而是无数人用智慧、勇气与牺牲换来的宝贵财富。

来源:老王看人生百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