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一句话破防!85后博导逐梦太空二十载终圆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15:15 1

摘要:他不是飞行员出身,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航天员”。他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85后博导,搞电池材料研究的科学家。现在,他要上天了。

神舟二十一号,明天就要飞了。
名单一公布,很多人注意到了一个新名字:张洪章。

他不是飞行员出身,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航天员”。
他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85后博导,搞电池材料研究的科学家。
现在,他要上天了。

知见局看到这消息时,心里一热。
这哪是简单的“跨界”?这分明是梦想照进现实。

据说,他高考那年,差了两三分,没进北航。
那一年,杨利伟刚飞上太空,成了全国少年的偶像。
他跟家人说:“我想上北航,想当航天员。”

梦想没在2004年实现,却在2025年悄然开花。
二十多年,他没放弃。
从山大化学系,到中科院研究员,再到博士生导师,
他一直在地面默默耕耘,为能源、为储能、为国家科技打基础。

更让人动容的是,几年前他悄悄报名航天员选拔。
家人知道后,全力支持。
姐姐张洪恩说:“他心里有点小遗憾,但我们觉得他很有志气。”

这句话,知见局反复读了好几遍。
“小遗憾”背后,是多少个日夜的坚持?
“很有志气”里,又藏着多少家人的理解与托举?

中国航天,不只是火箭和飞船。
它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是无数普通家庭的默默守护。
张洪章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不怕晚,只怕你不敢再提。

有人说,科学家上天,是不是“浪费人才”?
知见局认为,恰恰相反。
太空需要工程师,也需要懂材料、懂能源的科研人。
未来空间站长期驻留、月球基地建设,都离不开这些“地面智慧”。

他的研究方向是大规模储能技术。
听起来很专业,其实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电动车、新能源、电网稳定……这些都靠它。
现在,他要把实验室的经验,带到380公里高的轨道上。

明天晚上23点44分,神舟二十一号点火升空。
张洪章将和队友一起,奔赴星辰大海。
他的姐姐说:“我们肯定会收看直播,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知见局也想说:我们为你骄傲。
为每一个不曾放弃梦想的普通人,为每一个在岗位上默默发光的奋斗者。

如果你也被这个故事打动,
不妨在评论区说说:你年少时的梦想,现在还在坚持吗?
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份来自中国航天的温暖力量。

来源:读史夜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