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我们写了一篇目前教师的职业处境,就是说在目前整体的出生率严重下滑的情况下,不少幼儿园都黄了很多幼儿园老师也转岗了,不少教师岗他走的是第三方到期也就不再续约了,一些偏远地区学校因招生不足停办,这是时代的走向谁也改变不了,还有一个行业她的处境比教师岗也好不到哪
昨天我们写了一篇目前教师的职业处境,就是说在目前整体的出生率严重下滑的情况下,不少幼儿园都黄了很多幼儿园老师也转岗了,不少教师岗他走的是第三方到期也就不再续约了,一些偏远地区学校因招生不足停办,这是时代的走向谁也改变不了,还有一个行业她的处境比教师岗也好不到哪去,那就是播音主持。
各位还记得张雪峰是怎么评价这个行业的吗?他说这个行业特别的“吃人脉”也就是说如果你家人里面没有人在这个行业耕耘很多年你真的是挺难就业,结果此话一出啊,张老师被喷的体无完肤最后一道歉了事,那现在情况到底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数据,从数据中自己看结果。
从2018年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诞生以来,数智化浪潮正重塑这个行业生态,新华社的AI主播能7×24小时无间断播报,准确率达99%以上什么概念无工资不休息不出错,而无锡广电的虚拟主播在购物节直播中创下单场千万销售额划重点啊是Ai主播,它没啥成本还创造高价值啊,各位你会的虚拟人能替代且成本极低能这意味着大量基础岗位正在消失,比如某省级电台2024年裁员中,30%的新闻播报岗位被AI替代,能留下来的员工也必须掌握“人机协同”技能,否则随时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更残酷的是收入分化:传统电台兼职主持可能面临“一分钟两块钱”的报酬窘境,会操作ai播报的收入很高(有电台朋友可以问问是不是这种情况)。
这行第一道关卡,藏在“入场券”的争夺里,表面看数据显示播音主持专业就业满意度达87%,稳居文科专业第五,但是2025年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已超300所,年毕业生规模突破5万人,而传统媒体全年招聘岗位不足2000个,哪怕是央视、省级卫视等头部平台,单个主持岗位的竞争比也常达到1000:1,更棘手的是准入门槛的“隐形升级”:如今不仅要求普通话一级甲等、形象上镜,还得自带“播音+”跨界技能——懂数据分析、会视频剪辑、能深耕垂直领域成了基本配置,有调查显示,近60%的新媒体岗位明确拒绝“只会念稿”的纯播音人才(当然了有资源也可以用一用这里不做细说)。
第二关职业天花板的“挤压感”仍如影随形,有调查显示45岁以上的传统媒体主持人转型成功率不足15%,新媒体赛道看似自由,实则暗藏生存压力:200万粉丝的美食主播看似风光,背后是日均8小时的直播时长、每月至少20场的探店任务,一旦数据下滑,广告商便会迅速撤离,更关键的是职业认同感的消解第一段我们就说了:AI能精准复刻声线、算法能定制主持风格,不少从业者开始思考“人类主持人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
有没有转型成功的?也有比如懂财经的播音生转型财经主播,转型后收入相比传统岗位提升2-3倍,有策划和主持得主持深耕短视频或者接婚礼单,,还有的播音人出去送外卖了然后拍抖音成网红了,单个视频过亿播放量。
其实吧虽然现在Ai很厉害我们与其共生,但是咱们人类的情感共鸣与深度思考ai是无法代替的,虚拟主播能精准播报新闻,但是无法像人类那样捕捉灾难现场的细微情绪,ai能生成主持稿,却难以产出有温度的深度评论,所以也不必担忧完全被取代。
来源:二手牛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