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号爸爸1941年生,当过6年兵,也因此在部队认识了一些字,复员当年就成为了丈夫,娶了小7岁的妈妈。因为当过兵,所以就自带了“老子”的气势,在家说一不二,绝对的权威。同时还保持了“君子”风范——动口不动手,轻易不发“镖”,所以我家姐妹从小到大没尝过老爸的“笃栗
潮新闻客户端 样子
鲁迅先生家门口有两棵枣树,不稀罕。因为我身边有两个爸爸,一个是1号爸爸,还有一个是2号爸爸。
1号爸爸1941年生,当过6年兵,也因此在部队认识了一些字,复员当年就成为了丈夫,娶了小7岁的妈妈。因为当过兵,所以就自带了“老子”的气势,在家说一不二,绝对的权威。同时还保持了“君子”风范——动口不动手,轻易不发“镖”,所以我家姐妹从小到大没尝过老爸的“笃栗子”——那个时代家教“特产”之一。可是一旦动口,杀伤力远超小李飞刀,妈妈中“镖”最多。
1号爸爸,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兵旧照,AI修复。
对,干脆利落,这是我的1号爸爸。他极少经历田野劳动,与家务劳作更是几乎绝缘,一半原因是那过于勤奋的妈妈,一半原因应当是他不知家务为何物。一辈子从事农村稻谷加工的活计,跟机器打交道,早期移动式服务,从东村到西村,从南村到北村,运输工具是一艘小船。到后来就承包了固定加工间——机埠,也有了一位会计搭档。我们上学路上经过机埠,拿到2分钱,买一小包瓜子或14颗茴香豆或一块麦芽糖,那是幸福满天飞的欣喜了。
寡言的爸爸很少与我们聊天,我们很怕他发飙,平常他的心思我们只能靠哥德巴赫猜想,我们全家都捧着哄着他,还有外婆家众多舅舅阿姨们也都姐夫长姐夫短地包容他,谁叫我妈妈是老大呢(妈妈唯一的哥哥早逝),年轻时候的1号爸爸可谓叱咤风云过。
不过,你如果觉得他天生好命,就大错特错了。好与坏永远是一对孪生兄弟,谁都不肯辜负了谁。
几年前,我想着了解一下谌的姓氏来源,就趁着春节跟他聊聊天。谁知刚提及爷爷奶奶,他就直接关公脸,随后一语不发地离席。要知道,他极少对我生气,没有对我红过脸,日常也常牵挂“杭州的回来了吗”。我至今清晰记得高中那会,家里因经济困难常常鸡飞狗跳,他一句“这个姑娘以后会最有出息”(估计也就随口一说),从此这个出息的目标埋在了我的心底。这么琢磨着,我更是一头雾水,不知怎么就触动了他的逆鳞。
后来姐夫帮我仔细分析“案由”,我才恍悟,原来那是爸爸藏得最深的痛,旁人万万碰不得,即便是女儿。能量不够的人,往往是接不住真相的。
爸爸原有兄弟姐妹仨,弟弟出生就送养了,妹妹早早嫁人,我那苦命的小脚奶奶在他当兵前就已改嫁,所有的解释只有一个字——穷。爷爷一个人带着他讨生活,他极度缺乏母爱和安全感,其中的不易他此生是极不愿去反刍的。在他心里,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值得感谢。世上别的东西可以挑,唯独出生没法挑,这种痛当然也是没得选。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半来自家庭”。
1号爸爸的原生家庭及过往,都是妈妈或者其他人告诉我的,他自己筑牢的是铜墙铁壁,丝毫不露一点缝隙。
近十年内经历了两次中风的爸爸,成了生活能自理的老小孩。但那种对穷的刻骨铭心的记忆,随着岁月的呼啸,在爸爸心底似乎更坚强了。我们姐妹们为了逗他开心,经过无数次的测试总结,红包成了不二法宝,葛朗台都不敢来跟他抢第一。
过年过节,他口袋塞满红包,数了又数,然后人间清醒地说“还差一个”,一个都不能少。红包里的张数,他会偷偷一个人在房间里数,一旦有人不小心开门闯入,他很警惕地立马藏到枕头下,小眼睛瞪大了盯着“入侵者”。
第二次中风那次情况非常危急,在湖州医院ICU昏迷状态呆了一周。他在家里抽搐倒下那一刻,第一反应是捂着口袋高呼“我的钱”,半个月后出院那一刻,他再次追问:“我口袋里六千元呢?”大家是又好气又好笑。
摸准了他的脾气,哄他就不是太难的事了。所以,甭管怎么不开心,妹妹总是变戏法一样甩出一个红包,立马尽欢颜,屡试屡爽,也是绝招。
其实,我那1号老爸,大门不迈,二门不出,最远的距离就是楼上楼下,更不会花一分钱了,所有的吃喝穿用,女儿们照顾得妥妥的,家就是他最大的社交场所和精神家园。不吃过夜菜,常年吃甲鱼,野生虾没味道,蔬菜不好吃,馄饨不能太烫,一周早餐不重复……1号老爸是我们家的“老爷”,是太上皇,脸上粉扑扑的,没有一点老年斑,笑容也比以前多了。能有机会伺候他,是我们女儿们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希望他能把这个给我们的机会,无限期地延长下去。
打住,现在该来说说2号爸爸了。
2号爸爸1934年出生于上海浦东,是知识分子,大学教授,20世纪50年代末毕业于浙江大学工民建专业。这出生,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可是,人生哪有多如意,世间苦,人生皆苦。
我跟2号爸爸的缘分开始于他退休生活,因为不小心成为了他的儿媳妇。在这个新家庭里,他单独对我有个昵称——“芳芳”。
严谨认真,是他的标签,也是老一辈知识份子的共同特征,况且他还是大学教力学的。
1956年,浙大工民建大三同学,前排左一2号爸爸
女儿记得,很小时候总要被爷爷问一些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比如自行车行进时钢丝是受拉力还是压力?再比如,秤放在地毯上称体重,体重是轻了还是重了?这种灵魂追问,像一对隐形的翅膀,还会扩展开来。所以,小时候去爷爷家是有压力的。
家里的电器坏了,都是2号爸爸第一时间亲自动手修理;开水壶总会突突突啸叫还溢出水,他就自己动手打出一个小翅膀挂在壶口遮盖。连衣服破了,也是他踩缝纫机修补。惊不惊呆?!这真是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超一流老爸!
90+岁的2号爸爸,玩起微信可是带着专研的原则时刻防范着。疫情防控期间,是手机陪伴他(妈妈在康复医院)。他经常看一些科普教育文章,大学同学群里看到什么,有疑问了,首先会来问子女。手机里的各种操作,比如下原图、清cookies等,他都会请教,test再test。一旦涉及钱财,他则绝对不留任何风险。他的手机支付宝密码,即便是子女,也都是不晓得的。
去年,有一次骗子不知怎么地看上了他,打着救外孙的幌子(视频让他觉得千真万确)让他用现金3万元化解危机。他思来量去,还是向儿子求救了(骗子让他千万不能告诉其他人,但他没那么多现金)。儿子本来还想跟他玩笑几下,我立马制止,“骗子”会影响爸爸的健康,赶紧给他几招应对,刹车!最后爸爸惊魂甫定之下,干脆拔了电话线!防骗高手!
2号爸爸最愿意参加家庭聚会,他可以大快朵颐。秋天吃大闸蟹的时候,他都是随身带着工具的。他胃口极好,可是最近几年血糖偏高,想吃,但是得控量。 奶油蛋糕、红烧肉、饮料都是他的热爱,因这血糖,可是苦了爱美食的他。“少吃点,没关系”,聚会时候,我们总是给他解锁放松一下。“祝爸爸健康长寿”,这是他最愿意听到的!每次聚会,他最希望听到的还是他的孙女nono亲口送他的祝福!而大家经常关心他健康的时候,他总是不忘问问“芳芳最近身体怎样”(我心脏病动过手术),再或者他写了一段很有民国风(nono语)的幸福感言,还不忘追问“怎么没有听到芳芳的评价”。因为,时光待他挺厚道,他所在意的,是享受当下的天伦之乐!而孩子,正是父母后半场唯一的观众。
2号爸爸,他很用心,很在乎家人灯下的共聚时刻。我们三口家的生日,再忙,生日当天都会收到他的微信祝福。他会为了儿子的生日,提前四个月就开始准备独一无二的礼物,他甚至想好了礼物的摆放场景。只要有我的聚会,他会穿上我买的衣服,戴上我送的帽子,并展示性地让你看出来。我发表的文章,他读了又读,还会写感言体会请儿子转达,比如上一篇秋天,他说“看了开头第一句,没感觉,看了第二句,就很想读下去”,爸爸莫不是被力学耽误的语文大师?
人间的亲情最适合文火慢煮,生活可以倒带去理解,更需要正向去经历。两代人之间的沉默距离,岁月就是最好的溶解粘合剂。亲情是一场倒计时的爱,懂得才是人生亲情修罗场的终极。不过,说到底,没有哪一个人能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米南德《残篇》)。
光阴里藏着遗憾,人生中总有悲欢。最悲伤的是,爸爸都会变老,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无助,越老越像个孩子,又让我们感到无比安心。
三餐四季,日月交替。人间最美,烟火漫卷。请光阴不要步步紧催,在深秋的枝头摇曳一下,愿我的两个爸爸福寿延年,幸福永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