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时事版新闻编排如何出“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5:03 1

摘要:一方面,作为党的政策主张和主流价值观的核心传播载体,党报通过精选新华社电稿、整合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以深度解读和系统性分析为特色,构建了区别于新媒体的内容优势。

作者:周艳

网络媒介随时随地推送时事新闻,极大地改变了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

在此背景下,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一方面须提高可读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须在信息碎片化浪潮中坚守权威性与专业性。

本文基于对全国多家省级党报的案例分析,结合大众日报时事版的创新实践,从内容打造、版式设计、报端融合等角度,系统探讨党报时事新闻编排的创新策略。

01

党报时事版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党报时事版面在信息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一方面,作为党的政策主张和主流价值观的核心传播载体,党报通过精选新华社电稿、整合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以深度解读和系统性分析为特色,构建了区别于新媒体的内容优势。

另一方面,党报时事版面以纸质媒体的庄重性区别于网络信息的瞬时性,成为公众获取权威信息、形成系统认知不可或缺的渠道。

其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党报时事版面是国家重大主题报道和重要政策解读的核心阵地之一,体现了党报的政治性、权威性、严肃性。在国内新闻报道中,党报对政治、经济、科技、民生等领域的主题报道,紧扣中央政策导向,系统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党报以客观视角梳理总结当天国际大事,解析地缘冲突、经济格局演变,站稳中国立场,诠释全球议题。

媒体个性的集中体现。时事版编辑从新华社大量稿件中进行筛选,通过组合或拆分、标题制作、提取摘要等手段对稿件进行深度加工,并通过版式设计将零散信息转化为逻辑严密的新闻产品。这使得党报时事版面成为同题报道的竞技场,以及彰显媒体个性与编辑水平的重要窗口。

历史记录的重要载体。纸媒的物质形态赋予时事版面独特的史料价值。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时事版面将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社会风貌、思想动态等进行历史定格。其具有的出版连续性与实物保存特性是易消逝、可修改的数字媒体难以替代的,为后世开展历史研究、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02

省级党报时事版面的创新实践

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全国多家省级党报对时事版进行了创新,特别是国际新闻版面通过加强深度报道、丰富版面层次等方式,版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提升了时事报道的可读性。

在热点事件报道上,放大纸媒权威和深度的优势。如针对巴以冲突、俄乌冲突、韩国政局变动等国际热点事件,新华日报焦点版将新华社综述、观察等综合性稿件与消息、特写等动态稿件进行搭配,轻重结合、层次分明,保证版面的信息含量;解放日报国际版《今日聚焦》栏目、北京日报中国世界版《观天下》栏目通过本报记者或者权威专家的观察,对热点事件进行多维度解析,注重满足受众对信息深度、广度的需求。

在对消息的处理上,厚题薄文是共识。四川日报在边栏设置《速读天下》专栏,下设“消息集”“同期声”“观世相”“看天下”等子栏目,对于简单告知类信息,通过精做标题与提取信息摘要的形式,增加版面信息量、提升阅读效率;解放日报的《标题新闻》专栏以一句话提炼核心内容,实现重要信息的醒目传达。这种处理方式在保证信息密度的同时,丰富了版面的视觉层次。

在版面呈现上,“抓大放小”精做看点。新华社稿库每日稿件繁多,如何在海量稿件中挑选出读者最关心的主题、如何在原稿不满足需求时进行“二创”、如何找到适合版面的视觉素材等,考验编辑的水平。总结发现,在对文稿的处理上,各家党报多采用整合、提炼要点等方式,实现稿件价值最大化。

在稿件不足时,适当从央视或者相关机构官网等权威渠道获取补充信息。在报道体育盛会、博览会等主题时,从官网获取会徽、吉祥物、口号等素材进行版面设计美化。

03

大众日报时事版的转型与应对

大众日报两个时事版定位不同:第一个版主要负责国内要闻报道,包括时政新闻、权威信息发布、民生热点等;第二个版侧重国际新闻报道,以及对重大热点事件进行专题聚合报道。大众日报时事版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创新,进一步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丰富形式,鲜活素材焕新呈现。新华社稿库每日电稿数量庞大,大众日报时事版注重将鲜活的新闻素材转化为版面看点。以旧 换新、住房建设、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类新闻,以及“哪吒”破圈、人工智能、科考发现等科学文化领域的报道,都是大众日报时事版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版式设计上进行突破,将当日热点新闻相关稿件进行筛选归集,通过精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厚题薄文、构建多层次等方式,打造具有鲜明标志性和高辨识度的版式风格。

例如,新华社同日发布遥感卫星、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察打一体无人机等三篇独立稿件,大众日报以《航空航天捷报频传》为题对此进行归集,并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日报等官方渠道获取图片、文稿等进行补充,打造“人无我有”的版面看点。

再如,小红书在美国社交媒体意外爆火,大众日报刊发新华社稿件《在美国,小红书红了》的同时,配发小红书上中美网友温馨互动的贴图,辅以本报时事观察员的快评,协同整合,串珠成链。

国际新闻是大众日报创新版式的重要阵地,通过开辟《国际聚焦》栏目,助力读者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洞察国际局势的本质。例如,2024年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重要选举,全球政坛格局面临洗牌,一些国家的传统执政党或执政联盟意外“失势”,在处理这类新闻时,大众日报时事版给予较大篇幅,为读者呈现全球政局变化和发展趋势。

不吝版面,专版报道浓墨重彩。在碰到重大新闻事件时,大众日报时事版快速反应,以专版形式进行深度聚焦。例如,在中国针对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出台一系列反制措施时,在莫斯科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时,均推出整版报道,在同题竞争中拿出不同寻常的作品。

大众日报时事版注重通过丰富多样的栏目设置、特色鲜明的版式风格、轻重搭配的视觉层次,塑造高质量版面。以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强震为例,大众日报拿出整版篇幅进行报道,将核心信息凝练于大标题《缅甸强震破坏巨大 多方力量紧急驰援》之中,并采用竖题排布的方式,更加醒目突出。

在布局上,详实呈现事件进展情况的同时,设置“最新消息”“中国力量”“深度分析”等版块丰富报道层次。选取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大图,搭配灰黑色调整体包框,既强化视觉效果,又营造庄重严肃的氛围,在信息传递与视觉呈现上达到统一。

此外,在我国航空航天成就报道中,拿出整版篇幅已成大众日报时事版特色;在奥运会、亚冬会等体育盛会报道中,则注重灵活设置栏目,塑造具有大众日报特色的体育报道版式风格。

报端融合,时评栏目更有声量。应对时事新闻传播新特点,大众日报时事版积极打造国际新闻锐评阵地,在大众新闻客户端开设《弦外音》国际时评栏目,提升编辑的时事分析和写作能力。在大国外交重要时刻,发出有力声音。

如在习近平主席2025年出访东盟国家时,推出原创时评作品《深耕基建、贸易、货币,中国与东盟强纽带足以抵御逆全球化风沙》,以独到的角度、细腻的笔触、充分的论证,阐述中国在东盟的合作成果已成长为足以抵挡风沙的参天林树的事实,稳定而繁荣的发展链条让中国与东盟不但走得近而且走得实的核心观点。

对于时下国际热点,第一时间推出原创深度分析文章。编辑部采用先端后报的形式,精选客户端大流量作品在报纸呈现,触达更广泛受众群体。

比如,客户端推出《国际社会普遍呼吁的“两国方案”究竟是个什么方案》《结束俄乌冲突,哪些根本问题悬而未决》《回天乏力,石破未能“天惊”》等作品获得良好反馈之后,这些作品又在时事版《环球观察眼》栏目被精心编排呈现,形成了报道声势。

此外,在大众新闻客户端推出《ECHO(回声)》栏目,发挥时事版编辑英语专业优势,用英语进行国际新闻点评,推出《封禁DeepSeek,韩国在算计什么》《甲亢哥中国行:没有剧本,只有真实的中国》等大流量作品。

这些栏目在输出观点的同时锻炼了编辑的策划、出镜、采写能力,持续推动研究型、专家型人才团队建设。

(作者为大众日报时事对外部编辑)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5年9月号,原标题为《党报时事版新闻编排创新策略》,参考文献略。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