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迁徙的底色并非空穴来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主要存储芯片供应商已通知客户,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将DRAM和NAND闪存的合同价格上调最高30%。摩根士丹利数据显示,DRAM库存已降至两周以下,行业景气度快速回升。
10月30日早盘,时空科技股价报63.48元,强势走出七连板。
就在一周前的10月23日,这家城市照明工程公司公告拟收购嘉合劲威100%股权,切入存储芯片领域。
与此同时,公司披露前三季度营收2.15亿元、净亏损1.16亿元,并在29日发布风险提示称“股价已严重偏离基本面”。
七连板与亏损季报同框,存储芯片概念与照明主业并存,一场由“行业复苏+跨界并购”共同放大的估值迁徙,正在A股上演。
这场迁徙的底色并非空穴来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主要存储芯片供应商已通知客户,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将DRAM和NAND闪存的合同价格上调最高30%。摩根士丹利数据显示,DRAM库存已降至两周以下,行业景气度快速回升。
TrendForce预计,2025年HBM平均销售单价同比上涨20.8%至1.80美元/Gb,AI服务器与数据中心扩产正重塑存储周期。这意味着,经历两年深度调整的存储行业,正迎来一个“卖方市场”的反转时刻。
嘉合劲威的定位恰在这一产业节点。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拥有光威、阿斯加特、神可三大品牌,在2024年“618”期间,光威品牌销售额位列京东内存条第二、DDR5品类第一。模组环节的利润弹性极高,当上游原厂提价30%,模组厂的毛利便能同步扩张。
正因如此,时空科技从照明工程(市盈率不足20倍)跨界半导体存储(估值动辄50倍以上),在资本层面实现了身份切换,也获得了讲述“第二增长曲线”的想象空间。嘉合劲威2024年净利润4271万元,2025年前8个月已达4229万元,业绩拐点恰好撞上存储涨价周期,这让市场情绪进一步升温。
从逻辑上看,这场并购有其合理性,但情绪显然走在了基本面之前。存储板块自10月中旬以来持续升温,DRAM价格同比上涨超170%,DDR5现货价单周涨幅超过20%。资金通过题材共振与连板机制迅速传导,形成了典型的“叙事循环”:存储涨价、媒体聚焦、资金轮动、股价反馈,再回到“热点延续”。时空科技的连续涨停,不只是基本面催化,更是市场对“跨界半导体”的集体预期投注。
然而,这束从照明工程射向存储芯片的光,也照出了不容忽视的风险清单。并购能否落地,取决于审核进度、对价安排与业绩承诺;主业与新业务的现金流节奏差异,可能带来整合阵痛;而周期回撤风险更具潜在杀伤力——当上游扩产或AI需求放缓,存储价格下行将直接吞噬利润。公司在风险提示中明确提到,股价已严重偏离基本面,反而印证了市场情绪的过热。
在这场跨界豪赌中,时空科技的选择充满象征意味。照明工程行业经历了数年增速放缓,过去四年半公司累计亏损超7.5亿元,而存储芯片正成为市场新的估值洼地。
资本的迁徙在于寻找“新锚”:从城市照明到算力照明,从公共空间的光影艺术到数据空间的算力竞争。跨界并购不仅是资产重组,更是估值体系的重写。
但故事的终章,仍要由利润表来决定。当AI需求推动存储芯片从“纯周期品”向“周期+成长”属性转变,嘉合劲威可能成为行业复苏的受益者,也可能成为情绪透支的坐标。
光的尽头是数据,数据的尽头仍是成本与产能的约束。
时空科技的七连板,是情绪照亮的瞬间,也是资本迁徙的写照。它反映了一个更宏观的市场心理——在“科技锚”成为新共识的时代,只要能接上算力的故事,任何主业都可以被重新定价。然而,当光散去,留在账面上的才是企业真正的底色。
来源:O哎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