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医药古籍中对黄芪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神农本草经》。书中,黄芪被列为上品。所谓上品,即以补益为主,无毒或毒性甚小,可以制作成药膳,长期服用,健身延年。古时黄芪亦写作黄耆,《本草纲目》中记载:“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医药古籍中对黄芪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神农本草经》。书中,黄芪被列为上品。所谓上品,即以补益为主,无毒或毒性甚小,可以制作成药膳,长期服用,健身延年。古时黄芪亦写作黄耆,《本草纲目》中记载:“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现今已将“耆”简化为“芪”。
相传在南北朝时期,名医许胤宗用黄芪创造了一个奇迹。那时,他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柳太后突然中风,不能言语,众医束手无策。柳太后因为口噤无法服药,病情危急。精通医药的许胤宗灵机一动,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他选用黄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置于太后床下,药气氤氲,烟雾缭绕……奇迹发生了,柳太后当晚就能说话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竟康复如初。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曾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深刻思想。黄芪正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防病治病的良药。自《神农本草经》以来,黄芪一直被视为补气佳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有“补气诸药之最”“气中血药”“疮家圣药”等美称,深受历代医家和患者的青睐。
在新时代,黄芪的传奇故事仍在继续。现代科学研究结果显示,黄芪含有黄芪多糖、黄酮、皂苷等多种活性成分,犹如一座天然的健康宝库。
其中,黄芪多糖尤为引人瞩目。它如同机体的“免疫卫士”,能够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基于这些科学发现,天津一家知名的中医药企业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心血,成功从黄芪中提取出黄芪多糖,并使得注射用黄芪多糖制剂,在天津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这项突破性的成果,将古老的中药与现代生物科技融合,实现了传统中药材的华丽转身。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让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开花结果,服务于广大患者。
这不仅是黄芪这一传统中药材的蜕变,更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一个生动缩影。注射用黄芪多糖,承载着千年的中医药智慧,正以其独有的方式,在现代医学的舞台上续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着新的力量。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