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6日中午,新加坡一个寻常的购物中心里,时间仿佛凝固在了12点20分。实龙岗上段购物中心三楼,本该是午间悠闲的时刻,却突然被尖叫声划破。这不是普通的商场纠纷,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持刀伤人案。
编辑:欣阅
10月26日中午,新加坡一个寻常的购物中心里,时间仿佛凝固在了12点20分。实龙岗上段购物中心三楼,本该是午间悠闲的时刻,却突然被尖叫声划破。这不是普通的商场纠纷,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持刀伤人案。
事件的核心是一名44岁的女子,她手持一把刀,袭击了两名同为女性的受害者。警方的初步报告确认,这是一起单独行动,与恐怖主义无关。但当现场更多的细节浮出水面时,人们才发现,这起暴力事件的背后,藏着一个远比想象中复杂的世界。
事发地并非商铺,而是一个教会的礼拜场所。这个场所显得异常隐蔽,玻璃窗被报纸和布帘遮得严严实实,与商场里其他光鲜亮丽的店铺格格不入。
据现场目击者称,当时约有30人在此聚会,其中将近一半都是儿童。袭击发生时,惊慌失措的人们尖叫着向外奔逃。
混乱中,一名59岁的男子挺身而出,他协助制服了持刀的女子,自己也受了轻伤,但他拒绝入院治疗。这份见义勇为的勇气,阻止了事态进一步恶化。
很快,警方赶到现场,逮捕了这名44岁的嫌疑人,并找到了作为证物的那把刀。两名受害者年龄分别为36岁和44岁的受害者,在神志清醒的状态下被送往医院。
随着调查的展开,一个名为“万民中央教会”的韩国宗教团体的名字,开始被反复提及。袭击者、受害者,据说都与这个团体有关。甚至有邻居透露,嫌疑人曾是这个教会的教友,但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被禁止参加聚会。
在这个隐秘的礼拜场所外墙上,贴着一张宗教海报,上面的标语写着“彩虹与万民的历史”,另一个角落则宣扬着“神迹医治”。这些看似美好的词句,却直接指向了万民中央教会及其饱受争议的创始人——李载禄。
这个由李载禄在1982年创立的组织,早在多年前就被韩国基督教总联合会认定为“异端”。李载禄本人更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自称能施行神迹,不仅能治病、预言,甚至宣称可以改变天气。他一手构建起围绕自己的个人崇拜,对信徒施加严格的纪律。
然而,神圣的外衣之下,是令人瞠目的罪行。2018年,李载禄因性侵多名女信徒被判处15年重刑,他还曾被揭发涉嫌豪赌。这位自诩为“神”的创始人,最终在2023年底因癌症去世。他的倒台并没有让这个组织消亡。
恰恰相反,在核心领袖入狱后,部分信徒开始转向海外传教。他们采用了一种更灵活、更隐蔽的扩张模式。
在过去十年里,该组织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建立了许多小型的、非正式注册的私人聚会分支。这些分支通常规模不大,多使用韩语进行活动,从而巧妙地避开了当地的广泛监管。
新加坡的这个据点,就是其全球潜行网络中的一个缩影。尽管本地基督教界曾多次对其不正统的教义发出警告,但它依然在暗中发展。其信徒中,甚至不乏医生、前播音员等专业人士,足见其渗透力。
这起发生在商场里的血案,就像一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了千层浪。它让公众的目光,第一次如此聚焦地投向这些潜藏在都市角落里的封闭式团体。警方已经将嫌疑人交由精神健康法进行评估,其精神状态无疑将成为后续调查的核心。
案件的作案动机尚未公布,但它已经触发了新加坡社会对于精神健康、宗教狂热以及高压团体心理风险的深刻思考。
人们在称赞那位路人英勇的同时,也开始担忧,在我们的城市里,到底还隐藏着多少这样不为人知的“隐秘王国”?
这起刺伤案,早已超越了一宗普通的刑事案件。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一个跨国争议团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生存之道,以及其内部酝酿的巨大风险。
当一个人的精神困境与一个封闭、高压的狂热环境相遇,悲剧的发生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关注嫌犯个体的精神状况固然重要,但更值得整个社会警惕和反思的,是那些可能催生这类悲剧的土壤。如何识别并干预这些潜藏的危机,是摆在每个现代都市面前的一道难题。
来源:怎么回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