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美国宠物圈掀起了一股奇怪的风潮:越来越多主人开始拒绝给猫狗打疫苗,哪怕是狂犬病这种致命疫苗也不例外,科罗拉多州的兽医们经常要和主人爆发争吵,有人甚至摔门怒斥医生想害自己的宠物。
最近美国宠物圈掀起了一股奇怪的风潮:越来越多主人开始拒绝给猫狗打疫苗,哪怕是狂犬病这种致命疫苗也不例外,科罗拉多州的兽医们经常要和主人爆发争吵,有人甚至摔门怒斥医生想害自己的宠物。
更让人揪心的是,已经有宠物因为没接种疫苗,感染细小病毒、钩端螺旋体等疾病痛苦死去,而这些死亡本可避免。这场从人类领域蔓延到宠物世界的反疫苗浪潮,不仅撕裂了兽医与主人的信任,更让致命疾病卷土重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曾经在兽医诊所里,疫苗接种是再普通不过的流程,但现在却成了矛盾爆发点。科罗拉多州野花动物医院的医生见过太多令人心碎的案例。
感染钩端螺旋体的狗狗肾脏衰竭而死,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因细小病毒肠道溃烂脱水离世,还有20周大的小狗因无法排除狂犬病只能安乐死,这些悲剧的根源,都是主人拒绝接种疫苗,新冠疫情后,这样的情况愈发频繁。
主人要么坚持拉长接种间隔,要么干脆全盘拒绝,理由大多是质疑疫苗安全,甚至指责医生为了赚钱强推疫苗。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兽医教授福特发现,全国大部分同行都遇到过类似问题,连狂犬病这种法定强制疫苗都有人抵制。
其实疫苗副作用并非完全不存在,早期钩端螺旋体疫苗确实会让小型犬出现过敏,猫咪也偶有注射部位肉瘤的情况,但这些概率极低,且现在疫苗配方早已优化,多数疫苗已从每年一针改为三年一针,并非单纯针对宠物疫苗,而是更大范围反疫苗浪潮的延伸。
美国的反疫苗情绪早已不是新鲜事,只是新冠疫情后彻底被点燃,还顺带“烧”到了宠物领域。这背后有两个关键推手:一是疫苗的政治化,二是反疫苗领袖的煽动。
像小肯尼迪这样的人物,不仅长期散布人类疫苗的错误信息,其创立的组织还出版书籍,声称给宠物打疫苗会造成巨大伤害,他的账号曾被查出是社交平台上最大的疫苗错误信息传播者,转发量是第二名的3倍多。
社交媒体更是让这种情绪加速扩散。兽医领域的反疫苗“网红”专门编造恐慌,比如炒作“疫苗导致宠物自闭症”,甚至造出“爪自闭症”这样的词。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自闭症根本不是动物的诊断范畴,疫苗与自闭症的关联也早被科学界证伪。
更关键的是,美国人大多把宠物当家庭成员,对人类疫苗的不信任很容易“移情”到宠物身上,研究显示,没打新冠疫苗的主人,不给宠物打疫苗的概率也更高。
这种将人类疫苗争议简单套用到宠物身上的逻辑,本质上是科学认知的断层。当反疫苗情绪渗透到每一个家庭角落,其带来的风险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严重。
目前美国没有权威的宠物疫苗接种率数据,但调查给出的信号很危险:52%的主人怀疑疫苗的安全性或必要性,22%的狗主人和26%的猫主人属于“疫苗犹豫者”。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流行病学家鲁普尔直言,现在数据缺失,但疾病一旦爆发就晚了。
风险首先落在宠物身上,疫苗的长期有效让很多年轻主人从未见过细小病毒、狂犬病的杀伤力,误以为这些疾病早已消失,可实际上,只要接种率下滑,这些致命病毒就可能卷土重来。
更值得警惕的是,钩端螺旋体、狂犬病等都是人兽共患病,现在宠物和人类的接触越来越亲密,有的甚至和主人同床共枕,一旦宠物携带病毒,人类感染的风险会大幅上升。
历史上美国曾靠普及宠物狂犬疫苗,遏制了人狂犬病的爆发,现在多数州仍有强制接种规定,但佛罗里达已取消包括学童疫苗在内的强制令,让人担忧其他州会跟风。
美国宠物疫苗的抵制浪潮,本质上是社会信任崩塌在宠物领域的缩影,主人的愤怒与焦虑可以理解,但将罕见的副作用无限放大,忽视疫苗在预防疾病上的核心价值,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科学的进步本就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行,疫苗从每年一针优化到三年一针,从有副作用风险到配方不断改良,都是为了更好地平衡安全与效果。
若因一时的误解放弃疫苗保护,让曾被遏制的致命疾病卷土重来,不仅会让无数宠物付出生命代价,更可能威胁人类健康,这场关于疫苗的博弈,最终考验的是社会对科学的理性认知,健康安全从来都经不起“信念对抗”的折腾。
来源:初六睡不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