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报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产品保鲜与物流创新团队近日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海藻酸钠并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ε-聚赖氨酸盐酸盐的可食性涂膜,可显著延长芒果货架期。相关成果已在期刊《Food Chemistry》上发表。
本报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产品保鲜与物流创新团队近日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海藻酸钠并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ε-聚赖氨酸盐酸盐的可食性涂膜,可显著延长芒果货架期。相关成果已在期刊《Food Chemistry》上发表。
水果收获后易面临物理损伤、微生物腐烂和生理衰老等严峻挑战,这对全球水果行业的经济可持续性构成直接威胁。芒果作为高价值热带水果,因其独特甜味、芳香和丰富营养成分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中国作为芒果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长期面临采后损失问题,特别是易受微生物尤其是炭疽病菌侵染导致的果实腐烂,严重影响了其商品价值和产业发展。
研究团队以海藻酸钠为主要材料,创新性地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ε-聚赖氨酸盐酸盐制备复合可食性涂膜。研究显示,该复合膜结构紧密,热稳定性和透光率均优于传统的单一海藻酸钠膜。在抗菌实验中,经复合涂膜处理的芒果在12天后黑斑发生率仅为28.33%,远低于未涂膜组的52.5%和海藻酸钠涂膜组的48.33%。
在保鲜实验中,这种新型复合涂膜可显著减轻果实失重,有效维持果实色泽和硬度,同时降低呼吸速率与乙烯释放速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有效延缓果实品质劣变。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成功将芒果货架期由4天延长至10天,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应用前景。
可食性涂膜基保鲜技术作为水果的“防护服”,能有效限制水蒸气传播,遏制水分流失,并增强水果抗脱水能力。含有抗菌剂的多糖薄膜在水果行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多糖的成膜性能差一直是重大技术挑战。该研究创新性地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ε-聚赖氨酸盐酸盐相结合,成功增强了薄膜的机械性能和抗菌性能。此外,该薄膜的应用还有助于减少一次性和不可降解包装材料的消耗,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解决芒果采后保鲜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也为其他高价值水果的保鲜技术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我国热带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