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里,我们领略名校风采,感受大学气息,播下筑梦种子,成就不凡人生。
在这里,我们领略名校风采,感受大学气息,播下筑梦种子,成就不凡人生。
岁月的河流缓缓流过,成长的足迹深深留下。前进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树立目标,明确方向,去追逐心中深藏已久的梦想。
这期为大家介绍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简称“三大”或“CTGU”,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以水利电力为特色,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是水利电力行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
学校名片
院校简称:三大
创办时间:2000年
院校类别:综合类大学
院校本部: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
发展历史
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
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
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成为“211工程”建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湖北三峡学院是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23年。
2018年,学校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校训
求索
校徽
三峡大学校徽采用双圆套圆形制,中心图案以抽象线条构成动态船帆,取意“扬帆索源”,喻示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探索真理、勇往直前的精神追求。书籍居中展开,象征学术积累与教育使命;SYU字母缩写嵌入帆体,代表学校国际化视野。底部水波代表长江三峡地域特征,叠合山峰轮廓象征勇攀高峰的学术志向。外圈上方为中文校名“三峡大学”,下方为英文校名。
名校风采
主校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以“山水园林大学”为特色,毗邻三峡大坝,坐拥天然水电实验室。
东山校区:位于宜昌市西陵区,以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训为主。
深度参与国家“长江大保护”、“一带一路”水电开发和“双碳”战略,主导三峡工程、金沙江水电开发等国家重大工程科技攻关。
被誉为“中西部水电人才的摇篮”,全国水利系统约30%的技术骨干、湖北省50%以上的水电行业高管为该校校友。
知名校友
胡亚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通航建筑物专家
杨启贵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人才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水利、电气等专业实行校企“双导师制”。
“三峡英才班”本硕博贯通培养,聚焦国家重大水电工程需求。
学生直接参与三峡、向家坝等重大工程实习实践。
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2+2”双学位项目(如与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合作“海事工程”项目)。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水电工程师数千人。
近5年来,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30%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在水利和电力行业就业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省属高校第一。
学校是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科研平台及成果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微电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研发“三峡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技术”,新增防洪库容超10亿立方米。
攻克“高坝泄洪消能关键技术”,应用于白鹤滩、溪洛渡等世界级水电站。
编制《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社会贡献
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乌东德水电站提供技术支撑。
承担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保障库区安全。
附属仁和医院年均服务鄂西地区群众超百万人次。
学科优势
以水利工程、电气工程为核心,涵盖工、理、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设22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B类学科有3个。水利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B-。
三峡大学以其独特的水利电力学科优势、深厚的三峡工程实践积淀和鲜明的区域服务特色,在中国高等教育和水利电力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坚持“立足湖北、融入三峡、服务水利电力行业”的办学定位,为国家水电事业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培养了大批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在重大水电工程关键技术攻关和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Hi,我是李楠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
来源:作家李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