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画 | 摆一摆,成都创新药产业“进阶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4:27 1

摘要:当我们的目光越过丘陵,跻身前十的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中部地区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成都、武汉、长沙正成为中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北京、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天津、广州、深圳……

翻开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地图,绝大多数百强园区沿着东部蜿蜒的海岸线分布,形成一片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

当我们的目光越过丘陵,跻身前十的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中部地区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成都、武汉、长沙正成为中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在生物医药产业地图的西南,一片平原正崛起为“产业高地”。那里涌现出了一系列创新医药成果,“全球首个”“全国首个”等突破性进展屡见报端。

这片“高地”,正是成都。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在这里,成都医学城、天府国际生物城等产业园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节生长。

天府国际生物城已汇聚超过3900家生物医药企业,吸引了波士顿科学、阿斯利康等10余家跨国药企,并与成都先导、康诺亚等10家本土上市企业共同构建起创新矩阵。成都医学城则聚集了超过600家医药健康企业,药明康德、科伦等行业领军企业纷纷落地。

而在外界看来,成都已跃居创新药“一线城市”,这在硬核数据中体现得尤为直观:

2016年至2024年,成都共有637个药品获批上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2024年获批上市的40款国产1类创新药中,成都贡献了6款,2025年已有两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多款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025年8月全球药企市值最新TOP50强中,成都的百利天恒与科伦博泰两家新晋千亿级企业双双入围。

面对这些亮眼数据,我们不免追问,西部创新药高地,为何是成都?

让我们继续用数据作答:

· 2016年至2024年,成都生物医药领域累计融资341.71亿元,发生投融资事件287起,稳居全国前十。即便在2024年全国医疗投资降温的背景下,成都仍逆势而上,全年发生投融资事件64起,实现连续三年增长。其中,36起聚焦于创新药领域,凸显出该领域的强大吸引力。

· 截至今年5月,成都已建成147个创新平台(含11个国家级平台)、48个中试平台和7个概念中心,数量比肩苏州、上海等第一梯队城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共有4家药品与医疗器械平台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位列全国第二。

· 研发投入方面,2024年成都22家生物医药上市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达3.56亿元,同比增长19.04%,增速领先全国。同年,成都新公开生物医药相关发明专利2700条,授权专利1397条,位居全国前列。

· 近三年来,成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额累计达260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20%。在ADC/RDC(XDC药物)等前沿领域,中国企业全球授权潜在金额超过3500亿元人民币,其中近半数来自成都企业。

如若追问为何成都能够在生物医药赛道异军突起,“硬核实力”只是答案的第一层,真正的深层逻辑,在于一套高效协同、富有韧性的产业生态。这里不仅是创新的诞生地,更是创新的滋养地:

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

2019年,成都提出打造世界级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将生物医药列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今年,成都发布25条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涵盖从临床前研究到Ⅲ期临床试验的分阶段奖励、企业落户支持、医疗器械与改良型新药奖励,以及规模化销售激励。

同时,“创新药”被写入202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优化创新药进院快捷流程”被纳入政府工作重点。《成都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医疗机构不得以未进入医保目录、用药数量限制等理由阻碍创新药械入院。这一政策显著缩短了新药从获批到患者可用的时间,目前成都已推动19种创新药快速进入医疗机构。

从顶层设计的政策蓝图,到平台建设的坚实基础,再到被全球业界认可的科研实力,成都已汇聚起强大的发展势能。这座西部城市,正以其独特的创新生态,加速崛起为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产业高地”。如今,成都距离2019年立下的“世界级健康产业高地”与“万亿营收”两大目标,仅剩一步之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文字 常莉娟 罗皓 设计 罗皓 编辑 曾雪柔

来源:锦观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