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往霜降前种麦子,每亩用种量不超过30斤。今年播种期推迟了一个多星期,每亩小麦用种量增加了五六斤。今天是35斤,明后天播的地块,每亩还要再增加一两斤用种。”屠学国说。他从10多年前开始流转村民土地,目前耕种着210多亩地。
10月28日,霜降节气第6天。聊城市茌平区洪官屯镇大段村种粮大户的屠学国已经播完110多亩小麦,完成应播面积的一半多。
“以往霜降前种麦子,每亩用种量不超过30斤。今年播种期推迟了一个多星期,每亩小麦用种量增加了五六斤。今天是35斤,明后天播的地块,每亩还要再增加一两斤用种。”屠学国说。他从10多年前开始流转村民土地,目前耕种着210多亩地。
由于播种期延后,今年种粮大户屠学国(左)加大了用种量。
因为前期持续降雨,导致秋收秋种延迟。作为种粮大户,屠学国在今年小麦播种期间,也采取了新措施:增加了用种量,还将播种深度从往年的5厘米左右调整到3厘米,同时采用了大品牌的拌种剂。
“尽管小麦播期推迟,只要管理得当,不用担心明年的产量。”屠学国说这话是有底气的。最近10年,他每年都有三四十亩小麦晚播,最晚的播种时间临近小雪节气。
屠学国将大部分地块种植小麦,剩下几十亩的地块进行蔬菜和小麦的轮作:6月份收完小麦后,栽种大葱、菠菜、香菜等蔬菜;每年收完蔬菜,基本要立冬以后,再进行耕翻播种。“这几年的经验就是,霜降之后,每晚播一天,每亩地播种量要增加半斤到一斤,最多不超过50斤。”
农谚说,地湿无晚麦。屠学国根据自己的种植经验认定,只要土壤墒情合适,立冬以后播种的小麦,产量没大影响。“往年临近小雪播种的小麦,正常管理能到1000斤。如果再覆盖一层地膜,让小麦顺利越冬,产量还可能达到一千二三百斤。”
屠学国说,持续降雨一定程度增加了今年秋种成本。一方面,由于土壤湿度大,拉长了耕种时间。往年收完玉米,紧接着秸秆还田、旋耕、播种,两三天就完事。“今年10月初开始收玉米,10月20日才完成了秸秆还田和第一遍旋耕,又晾晒了一星期,才进行了第二遍旋耕和播种。”另一方面,由于土壤湿度过大,今年耕翻地块过程中,拖拉机油耗偏大,旋耕一遍,一亩迪成本增加了10多块钱。
在屠学国看来,今年小麦播种除了墒情好之外,玉米秸秆长时间雨淋沤制,还田效果比往年要好。“由于秸秆比较细碎,避免了秸秆成团,同时与土壤之间也没有大的缝隙,有利于小麦扎根越冬和土壤保墒。”
屠学国表示,今年封冻前,不需要再浇冻水,同时也不用再进行镇压,这样也能省去一部分成本。
由于最近气温偏低,露天的香菜、菠菜等生长速度偏慢,屠学国的40多亩蔬菜地,至少半个月后才能进行小麦播种。“晚播也没啥好担心的,这样种了粮10多年了,心里都有底了。”他说。
来源: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