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抗制的游戏有一个特点,就是存在攻防节奏的转换。双方或者是多方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总是围绕着一个重点来开展争夺,而对这个重点的操作,按照规则考察后就往往意味着攻防转换,比如在足球中拦截传球或者是阻挡射门。这也就意味着,想要进行攻防转换,首先需要能够接触到重点,其
对抗制的游戏有一个特点,就是存在攻防节奏的转换。双方或者是多方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总是围绕着一个重点来开展争夺,而对这个重点的操作,按照规则考察后就往往意味着攻防转换,比如在足球中拦截传球或者是阻挡射门。这也就意味着,想要进行攻防转换,首先需要能够接触到重点,其次是要能够对重点进行操作,最后是要触发相关的规则。
观众在对抗游戏中也往往会进入到某一方的角色,展开观众之间的争夺。最常见的就是比声浪的大小,还有比如争夺摄影镜头,乃至于对赛场进行干扰。如果说比赛双方在赛场上还比较克制,因为有严格的规则约束,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前途,能约束观众的就不多了,毕竟观众是买了票进场的,他们就有权利采取种种方式支持自己喜欢的队伍,或者是纯粹地只是观赏当然也没问题。一场比赛下来,观众的付出不见得比参赛人员更少,可能也会有精疲力尽的爽感。
这种对抗很少会引入到看书或者是看画,观影这类活动中,因为大家认为这类活动比较偏向个人化,要的更多是我们从中获得的感受,和作者进行对话,得到一些知识。尽管作者在创作时往往是一个和自己作斗争的过程,但作者往往更喜欢安静的环境,而不是跟观众一起此起彼伏。嘈杂容易打乱思绪,而且观众更多提供的是情绪,而非创作过程中的种种思路和认知。而如果大家在和作者对话时也吵来吵去的话,可能就很难获得确定的观点或者是认知,很难获得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欣赏作品需要的更多是沉浸式的投入,而不是互相讨伐。
除非我们在进入作品中的时候也能同时进行对抗。典型的比如看视频时候的弹幕,又或者是看小说时候的下划线评论,再或者是看画展的时候身边有一大群评论家在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对抗有一个特点,没什么组织,比较混乱,很难产生赛场上那种一呼百应的气势。因为弹幕如果遮挡了画面内容,唯一的选择也只能是屏蔽弹幕静静欣赏了。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弹幕再多,也改变不了剧情或者是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多是在找共鸣而非战斗,因为弹幕多的一方也无法消除其他人的弹幕。
为了开辟新的战场,让观众更加投入,现在也有很多新的策略。比如直播写作,又或者是观众投票决定剧情,当然还有为自己喜欢的角色投票这个比较传统的方法。当然,观众也往往会忽略他们自己只是观众,不是参赛者。参赛者也可能会无视乃至于对观众的参与有负面看法,以至于和观众之间产生了负反馈,直接让观众有了不满,乃至于想亲自上场比赛。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可能破坏规则,让对抗变得很难继续。
个人理解,这还是我们的对抗技术不够好,或者是规则不够完善,又或者是票价过高等因素造成的。尤其重要的,是观众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不认同自己是比赛的重要参与者,乃至于破坏比赛。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往往想回到自己的生活,静静地感受其他的内容,而非被纳入到对抗现场去发挥力量。这时候的观众,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住了那个重点。因为他们可以离开赛场,看清楚这次对抗的重点在哪里,而对抗双方又是怎样行动的,需要改进什么地方。所以对抗游戏既需要组织现场观众,也需要组织场外观众,这两种过程都很重要。
来源:堂本家的小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