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伊万科维奇在2025年7月底卸任中国男足主教练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会让自己的国家队帅位像无人认领的行李箱一般,在机场传送带上孤独旋转95天。这95天里,中国足球上演了一出荒诞剧——足协的选帅工作,比国足的进攻组织还要混乱。
当伊万科维奇在2025年7月底卸任中国男足主教练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会让自己的国家队帅位像无人认领的行李箱一般,在机场传送带上孤独旋转95天。这95天里,中国足球上演了一出荒诞剧——足协的选帅工作,比国足的进攻组织还要混乱。
翻开世界足坛的教练更迭史,鲜见如此漫长的"权力真空"。英超俱乐部换帅如同更换训练服,德甲豪门能在24小时内敲定继任者,就连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也从未让国家队帅位悬而未决超过30天。而中国足协,用95天时间创造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纪录。这不是在选择主教练,这是在挑战吉尼斯。
选帅专家组的表现堪称行为艺术。由本土教练组成的评审团,像相亲角里的大爷大妈般翻看着洋帅简历,却连最基本的现代足球术语都理解困难。前国脚范志毅的质问犹在耳边:"自己都没搞懂433和532的区别,怎么判断外教水平?"更讽刺的是,当乌兹别克斯坦足协已经用62.5%的胜率验证卡帕泽能力时,我们的选帅团队还在为"是否优先考虑有亚洲执教经验"吵得面红耳赤。
决策层的瘫痪状态更令人绝望。反腐风暴后的足协就像被抽走主心骨的空壳,一份简单的候选名单要经历体育总局的"公文旅行",等领导签字堪比等待戈多。某中层官员的抱怨透着黑色幽默:"现在递报告要走三个月流程,等新帅上任,世界杯预选赛都踢完了。"这种官僚主义效率,让本就紧迫的选帅工作变成了慢动作回放。
95天里,我们见证了足协的"三幕荒诞剧":先是对着米赫涅维奇的丑闻装聋作哑,又在郑智、高洪波等土帅身上纠结不定,最后突然宣布要找比利时技术总监来收拾烂摊子。这种朝令夕改的决策,活像不会做饭的人不停更换菜谱,却始终不敢开火。当日本足协用技术委员会制度精准选帅时,我们还在用"领导意志"替代专业判断——从高洪波到李霄鹏,13任主帅平均1.7年的短命任期,就是最血淋淋的证明。
第95天的夕阳西下时,国足训练场上依然没有主教练的身影。球员们像失去牧羊人的羊群,战术板上的灰尘积了厚厚一层。此刻我们终于读懂:这95天的真空不是意外,而是中国足球系统性溃烂的必然。当专业让位于官僚,当效率屈服于流程,选帅日历上的数字还会继续累加——只是不知道,中国足球的耐心和球迷的期待,还能承受多少个这样的"渎职日"。
来源:老黄文体是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