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里送医,不如一针见血。"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当下,这句话道出了多少基层患者的心声?2023年,江苏省一场轰轰烈烈的"南北医疗结对帮扶"行动,正在悄然改变着这一切。
"千里送医,不如一针见血。"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当下,这句话道出了多少基层患者的心声?2023年,江苏省一场轰轰烈烈的"南北医疗结对帮扶"行动,正在悄然改变着这一切。
从南京到涟水
,一场跨越300公里的医疗"联姻"
2023年7月7日,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却成了涟水县人民医院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南京市第一医院的陈尔东医生,带着满满的"干货"来到这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医疗质量培训。
200多名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齐聚一堂,听着这位来自省城专家的分享。没有枯燥的理论,全是实打实的"干货"——从医疗核心制度到风险防控,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直呼"过瘾"。这不仅仅是一次培训,更是南北医疗协作的"第一枪"。
心脏手术"零突破",50个生命重获新生"心脏手术?我们这里能做吗?"面对患者的质疑,陈尔东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他牵头成立的"心脏大血管外科涟水分中心",一年内就完成了50台高难度手术。
最惊险的要数2025年1月的那10天。5台极高难度手术接连上演,每一台都是与死神赛跑。高龄患者、复杂病情,这些在以前只能转往南京的病例,如今在涟水就能解决。南京专家连夜驰援,本地团队通力配合,硬是把一个个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陈尔东深知,光靠一个科室强起来还不够。耳鼻喉科、内分泌科、康复科、泌尿外科...他就像一个"医疗媒人",为每个科室都找到了南京的"亲家"。
"专家驻点+远程指导"的双轨制让耳鼻喉科填补了5项技术空白;内分泌科成功入选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康复科、泌尿外科获评市临床重点专科。更厉害的是,医院还拿下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认证和CNAS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两块"金字招牌"。
三甲创建路上的"南京智囊"
创建三甲医院,这是涟水县人民医院的"大目标",也是陈尔东的"硬任务"。他就像一个"翻译官",把南京的成功经验"翻译"成适合涟水的做法。
10多位南京专家分两批来到涟水,进行了一次"全真模拟评审"。从病历书写到多科协作,从院感防控到质量管理,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问题清单列出来了,整改措施跟上了,三甲创建的步伐更加稳健了。
滨河院区:南北帮扶的"样板间"
2025年9月22日,涟水县人民医院滨河院区正式开诊。这个新院区可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融入了满满的"南京经验"。
从医护人员培训到应急演练,从智慧医疗系统到服务标准,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南北协作的成果。如今的滨河院区,已经成为涟水"一院三区"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环,让周边百姓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从医院到校园,健康服务无死角
2024年10月22日,15名南京专家来到涟水,开展了为期3周的巡回医疗。这次"豪华阵容"累计接诊2000多人次,深入5个偏远乡镇,让乡亲们真正在家门口看上了南京专家。
陈尔东还把健康服务延伸到了校园。2025年4月24日,他走进江苏省涟水中学,为老师们送去"关爱健康・呵护嗓音"主题讲座。从医院到校园,从治疗到预防,南北帮扶的温暖正在惠及更多。
陈尔东就像一颗种子,在涟水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心脏手术的零突破到多学科的齐头并进,从三甲创建的稳步推进到滨河院区的成功运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
这场南北医疗协作,不仅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希望的播种。当越来越多的"陈尔东"走进基层,当越来越多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县域,"看病难、看病贵"这个老大难问题,终将得到有效缓解。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南北医疗帮扶,正在为基层医疗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让健康中国的梦想在每一个角落绽放光彩。
来源:亭轩好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