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10月24日,日本国会本应庄重的施政演讲现场沦为激烈对峙的舞台。首相高市早苗的初次施政演说数次被嘘声与质问声打断,在野党议员挥舞文件高声抗议,“统一教会!”“黑金查清楚再说!”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让这位日本首位女首相面色尴尬,攥紧演讲稿的指关节因用力而泛
当地时间10月24日,日本国会本应庄重的施政演讲现场沦为激烈对峙的舞台。首相高市早苗的初次施政演说数次被嘘声与质问声打断,在野党议员挥舞文件高声抗议,“统一教会!”“黑金查清楚再说!”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让这位日本首位女首相面色尴尬,攥紧演讲稿的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原本预设的“立威时刻”彻底演变为执政困境的公开展演。
这场混乱的根源,是高市早苗政策主张与现实矛盾的集中爆发。演讲中,她抛出极具鹰派色彩的安全政策——将防卫费及相关经费占GDP比重提至2%的目标从2027年提前至2025年,甚至流露出重启敏感军事项目的意图,这种明显偏离战后和平路线的倾向,既引发周边国家警惕,也让国内担忧重蹈军国主义覆辙。而在民生与经济领域,她宣称要通过“战略性财政支出”实现“不增税却增收入”,却未给出任何具体操作路径,被在野党直指“画饼充饥”;面对民众最关心的物价飞涨问题,仅停留在口头提及,对削减议员人数、政治资金透明化等核心改革避而不谈,连此前力推的汽油税改革也悄然软化立场,彻底点燃反对情绪。
更致命的是,自民党自身的信任危机早已埋下隐患。高市内阁中7名阁员牵涉“黑金”丑闻,而她对“统一教会”关联问题的模糊回应,让在野党抓住把柄持续发难。当她试图转向外交议题,宣称“中国是重要邻国需构筑稳定关系”时,台下立刻响起质疑声——其加速扩军的动作与外交表态形成尖锐矛盾,被批“言行不一”。执政联盟席位未达绝对多数的先天劣势,更让在野党有底气通过现场抗议抢占舆论主动,将国会变成问责舞台。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国会闹剧与所谓的“高支持率”形成诡异反差。此前民调显示其内阁支持率一度突破70%,但这更多源于“蜜月效应”与民众对政治停滞的厌倦,而非对政策的真正认同。18-39岁群体的高支持率,本质是对改变的渴望,而非对右翼议程的认可;而精英阶层与民众在修宪、参拜靖国神社等议题上的认知温差,更凸显支持率背后的脆弱性。国会现场的嘘声,正是这种“表面热度”下真实民意的集中释放——民众或许期待变革,但拒绝以牺牲和平、回避腐败为代价的“激进转向”。
演讲结束后,日本舆论场的批评声浪持续发酵。资深评论员桥本五郎在直播中直言:“议员带头起哄固然失态,但政府拿不出让人信服的政策,才是更值得警惕的问题”。而高市早苗在演说后不久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互动,又因“过度讨好”引发新争议——午餐选用美国大米而非日本米、公开提名对方获诺贝尔和平奖等举动,被网友痛批“丢日本脸”,进一步加剧了“内外两难”的执政形象。
从国会嘘声到民意分裂,高市早苗的开局困境远超预期。她既要在自民党保守路线与民众务实需求间走钢丝,又要平衡对美关系与周边外交,更需应对党内丑闻与在野党围剿。这场被打断的演讲或许只是开始,正如分析人士所言:“执政的真正考验从不是上台亮相,而是如何在嘘声中拿出破解困局的实在方案”。若无法快速弥合政策裂痕、回应问责焦点,短暂的支持率红利终将被现实矛盾吞噬。
来源:阿峰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