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作为我国首个全国科普月,黄冈市科协联合市科技局、黄冈市农业农村局、黄冈市生态环境局、黄冈市教育局、黄冈市红十字会、黄冈市农科院等单位,围绕“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主题,在全市系统组织开展了774场特色科普活动。活动覆盖城乡社区、校园企业、
2025年9月,作为我国首个全国科普月,黄冈市科协联合市科技局、黄冈市农业农村局、黄冈市生态环境局、黄冈市教育局、黄冈市红十字会、黄冈市农科院等单位,围绕“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主题,在全市系统组织开展了774场特色科普活动。活动覆盖城乡社区、校园企业、田间地头等多类场景,以形式多样、内容精准的科普服务,为广大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科学体验,有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黄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一、高位统筹,构建全域科普组织体系
黄冈市科协提前谋划,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和重点活动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层层落实任务。积极联动科技、环保、农业、应急等多部门及学协会,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科普工作格局。市县两级科协协同推进,各地区结合地域特色制定活动计划,构建起全域覆盖、上下贯通的科普组织网络,为活动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多维发力,打造特色科普活动矩阵
(一)主场活动示范引领
9月18日,黄冈市科普月主场活动在湖北黄冈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湖北省市区相关领导出席。现场设置科普互动展演、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学家精神展览等六大板块,武鄂黄黄都市圈科普大篷车联盟带来机器狗、机器人等互动展品,湖北省科普大使杨盛力作青少年科普报告。活动还向该校捐赠价值2万余元科普图书,助力校园科普教育发展。
(二)专题讲堂传播科学
“荆楚科普大讲堂”系列报告在科普月期间举办31场。其中,“科学与中国——走进革命老区黄冈”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主讲,黄梅一中师生及水产从业者现场参与,线上“同上一堂科普课”吸引近39万人次收看。李淼、杨盛力、钱敏、黄辰等专家教授走进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蕲春、黄梅等地,作专题科普报告,深入解读前沿科技技术的创新应用,激发青年学子的科技创新热情。
(三)科技服务助力乡村
黄冈市关工委、黄冈市科协组织老专家咨询团深入团风县农业企业和生产基地,开展“产业育人”帮扶,提供技术指导和专题培训。同时,派出十支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花生高质高效栽培、“鄂茶1号”种植等技术培训30余场,培训农技人员与农民2000余人次。邀请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开展“院士专家黄冈行”活动,以“科普讲座+田间实训+产业问诊”模式,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四)科普设施优化升级
黄冈市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正式启用,“科技之光”主题展区完成升级,设置机械韵律、光影之美等板块,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空间。科普大篷车巡展21次,深入学校、社区和公园,服务群众近5万人次;流动科技馆在蕲春、黄州等地巡展,接待观众近3万人次,市科技馆主馆累计接待1.3万人次,实现科普资源广泛覆盖。
(五)精准服务重点人群
面向青少年,9月16日,科普大篷车“鄂豫皖”大别山区联合行动在我市麻城市第七小学正式启动。“流动中的科技馆”为老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科学体验,现场惊叹声与掌声不断,洋溢着好奇与兴奋的氛围。 联合多所学校和高校开展“火焰掌”“彩虹牛奶”等主题的“科普小课堂”5场次,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究兴趣;武穴市开展“小武老师的科学实验秀”4场次,走进校园和商圈普及科学知识。面向城乡居民,开展健康科普进社区、中医养生讲座、眼科义诊等活动,发放科普读物1万余册;红安县举办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等主题科普展览,为老年人捐赠老花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针对领导干部与公务员,9月15日,黄冈市英山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12次集体学习暨“强化支点意识 抬升发展标杆”高质量发展大讲堂举行,邀请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朱志斌就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作专题报告。朱志斌以“深入贯彻学习新科普法,奋力推进湖北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带领大家全文学习了新修订的《科普法》,并详细解读了科普工作的目标方向、科普工作的体制机制、科普工作的保障措施等重点内容。他作的报告既有深入浅出的法律解释,又有鲜活生动的典型案例,特别是结合黄冈市和英山县实际,分析了当前科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就市县落实《科普法》提出了思路方法和工作建议。
(六)数字宣传扩大影响
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提前预热、实时报道,并邀请黄冈电视台、黄冈日报等媒体现场采访。活动结束后,规范填报全国科普日平台信息,774项重点活动中570项获中国科协推荐,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格局。
三、亮点纷呈,科普品牌效应显现
本次活动呈现六大亮点:一是形式多元创新,涵盖展演、讲座、实训、互动等多种类型,科技馆引入AI下棋机器人等前沿展项;二是品牌活动影响广泛,桂建芳院士报告采取“线下+线上”模式,吸引超30万人次参与;三是区域协同成效显著,联动武鄂黄黄都市圈科普资源,推动共建共享;四是科普助力商圈消费,武穴市将科普活动融入商圈,聚人气促消费;五是首次开展“三省联办”,启动鄂豫皖大别山区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六是首次在党委中心组组织《科普法》宣讲,强化依法科普意识。
四、总结提升,谋划科普长远发展
全国科普月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力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讲科学、爱创新的社会风尚。同时,也反映出部分活动创新不足、农村科普资源薄弱、经费保障不完善、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下一步,黄冈市科协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加强队伍与经费保障,持续打造特色科普品牌,推动科普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精准发展,以科普高质量发展助力黄冈革命老区建设。
通讯员:祝四海
编辑:郑文清
来源:武汉科技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