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次拒绝办奥运,背后藏着什么账本?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06:31 1

摘要:你可能没注意到一个细节:国际奥委会最近几年找中国谈2036年奥运的事,前前后后来了不下三回,每次都是试探性地递话,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模棱两可。这事儿要搁在二十年前,那绝对是想都不想就答应下来的好事,可现在呢?上面不急着表态,老百姓也不像当年那么热乎了。

你可能没注意到一个细节:国际奥委会最近几年找中国谈2036年奥运的事,前前后后来了不下三回,每次都是试探性地递话,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模棱两可。这事儿要搁在二十年前,那绝对是想都不想就答应下来的好事,可现在呢?上面不急着表态,老百姓也不像当年那么热乎了。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2008年咱们办北京奥运那阵子,全国上下那个劲头,现在回想起来还挺怀念。当时地铁线一条接一条地修,鸟巢水立方拔地而起,连胡同里的老大爷都天天盼着开幕式那天。那会儿大家觉得,这不光是给外国人看咱们的实力,更重要的是这些场馆、这些交通线路,办完赛事老百姓还能接着用。修一条地铁线,方便的是几百万人出行,建个体育中心,以后市民周末还能去锻炼,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

可你再看看现在的情况,态度明显变了。不是说咱们办不起,以中国现在的实力,别说办一届奥运会,就算同时办三届都不成问题。关键是不想办,或者说犹豫着办。这里头的门道,得好好掰扯掰扯。

第一个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就是这比赛项目的设置越来越看不懂了。你说皮划艇、马术、帆船这些玩意儿,在欧洲那边确实挺普及,人家从小就玩,拿金牌自然占便宜。可咱们中国的龙舟呢?这东西在亚洲几千年的历史了,端午节划龙舟,哪个村子不会?申请进奥运正式项目喊了多少年了,到现在还只能当个表演项目,给人家开幕式凑凑热闹。

更扯的是,这两年新加进来的那些项目,什么霹雳舞、滑板、攀岩、冲浪,清一色都是欧美年轻人玩的街头运动。你说这些东西不能进奥运吗?倒也不是,可问题是为啥单挑这些?说白了,就是给他们自己的运动员多开几扇拿金牌的门。中国选手练了十几年的举重,金牌数从十四块直接砍到十块,理由是“精简项目”,可转过头,美国人擅长的游泳项目,金牌数反倒从三十五块加到四十一块,解释是“增加参与度”。你瞧瞧,同一个国际奥委会,两套完全不同的标准,这让人怎么想?

政治这玩意儿,早就渗透到体育里了,只是以前大家装作看不见。俄罗斯因为乌克兰那档子事被全面禁赛,连国旗都不让挂,运动员只能用“中立身份”参赛。可以色列呢?在加沙打得那么凶,国际奥委会连个屁都不放。2022年北京冬奥会,美国人带头搞“外交抵制”,拉着十七个盟友一起唱戏,嘴上说是为了人权,实际就是想让咱们办砸了丢脸。

运动员是最无辜的,练了一辈子,就为站上那个领奖台,结果被一帮西装革履的政客当成筹码,想用就用,想弃就弃。你说这还是纯粹的体育竞技吗?早就变味了。比的不是谁跑得快、跳得高,而是谁的后台硬、谁的嗓门大。

再说说钱的事,这才是最现实的问题。里约办完一届奥运,留下四十亿美元的窟窿,场馆现在荒废得长草。东京那次更惨,本来预算八十亿,实际花了一百五十多亿,到现在还在还债。索契冬奥会更离谱,普京为了面子,砸进去上千亿美元,建了一堆用不了几次的设施。

这些钱都是主办国自己掏腰包,可转播权的收入呢?广告费呢?那些大品牌的赞助呢?全进了国际奥委会的口袋。人家吃肉,你连汤都喝不上,还得负责买单、端盘子、收拾桌子。2008年咱们花的那笔钱,有人事后说浪费,其实冤枉得很。那些基础设施本来就在规划里,地铁要修、机场要扩、道路要拓宽,奥运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真正留下的东西,老百姓现在还在用。

可要是现在办一届,专家估算下来得花五百亿以上。这笔钱能干什么?能造十艘航空母舰,能建几十所顶尖大学,能让多少偏远地区的孩子有学上。放在奥运上值不值?很多人心里都打了问号。

有个说法在网上传得挺广,说以后要是两岸统一了,干脆让台北或者高雄办一届奥运得了。台湾那边的基础设施确实旧了,趁着办赛事的机会翻新一遍,既能带动当地经济,又能拉近两岸感情,一举两得。这倒不是为了赚钱或者争面子,纯粹是拿奥运当个契机,把该办的事顺手办了。不跟西方那套规则硬碰硬,但悄悄地把主动权拿回来,你不让我按你的规矩玩,我就自己开一桌。

说到底,整个事情的核心不是中国体育不行了,而是这套游戏规则越来越不对劲了。以前大家凑一块儿,比的是真本事,谁练得好谁上,输了认,赢了光荣。现在呢?西方国家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还负责收门票钱、分奖金,规则说改就改,标准说变就变。东方国家看明白了,不想再当冤大头。

你开你的豪华派对,花里胡哨搞一堆噱头,我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不是我们输不起,是你这游戏本身就不公平,还非得装出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谁都不傻,花那么多钱办一届奥运,赚不回来不说,还容易被人当枪使,图啥呢?

国际奥委会到现在还在那儿喊口号,什么“全球团结”、“和平友谊”,底下早就分成两拨人了。一拨是掏钱买单的东道主,累死累活伺候一群大爷;一拨是拿奖牌拿到手软的老面孔,年年都是那几个国家霸榜。中间还夹着一大堆被规则压着的选手,想出头难于登天。

这盘棋越下越别扭,很多国家都看出来了。前几年沙特想申办,后来也没声了;印度喊了几嗓子,最后也偃旗息鼓。不是大家不想要这个荣誉,是掂量过代价之后,发现不划算。

中国三次没接国际奥委会的邀请,不是怕了,也不是躲了,而是把账算得清清楚楚。办奥运早就不是什么长脸的事了,反倒成了个风险活。花钱像流水,规则由人定,政治随时插一脚,办完还得背一屁股债。换你,你干不干?

现在这个局面,说实话挺微妙的。国际奥委会需要中国这样的大国撑场面,毕竟能办得起、办得好的国家越来越少了。中国呢,也不是完全不考虑,只是要看条件、看时机、看值不值。双方就这么晾着,谁也不先开口,都在等对方让步。

你觉得2036年中国会不会办?或者说,你觉得应不应该办?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站在不同角度看,结论完全不一样。有人说办,能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有人说不办,省下钱办实事,老百姓能得更多实惠。你要问我,我倒觉得,办不办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现在有底气说“不”了,不用再看别人脸色,不用再委屈求全。这份底气,比金牌值钱多了。

来源:钓鱼聚宝盆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