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两点,你的拇指第101次划过屏幕——那些让你愤怒的新闻、让你焦虑的鸡汤、让你空虚的短视频,像一支支无声的暗箭,扎进本就疲惫的神经。
凌晨两点,你的拇指第101次划过屏幕——那些让你愤怒的新闻、让你焦虑的鸡汤、让你空虚的短视频,像一支支无声的暗箭,扎进本就疲惫的神经。
可曾想过,这汪洋般的信息洪流,正无声无息地将我们拖向鲁迅笔下那个"铁屋子"?
当手机成为新的"药"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在《而已集》中的冷语,恰似当代人被算法割裂的写照。
地铁上的人盯着手机冷笑,办公楼里的人在屏幕前蹙眉,同一屋檐下的家人各自刷着不同的直播间……
技术将我们相连,却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孤独。"满屏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若活到今天,怕是要把这句话刻在每一台智能手机上。
速食文化的"人血馒头"
我们一边痛斥着"5分钟读完名著""3秒反转剧情"的碎片快餐,一边忍不住为下一口"电子辣条"疯狂分泌多巴胺。这何尝不是现代版的"掩耳盗铃"?
正如《狂人日记》里那句"从来如此,便对么",当我们在深夜为一条热搜怒火中烧时,可曾想过自己不过是流量猎人的一颗棋子?
在清醒与沉溺间挣扎
唐人李商隐叹"春蚕到死丝方尽",而今天的人们何尝不是"屏幕不熄眼难闭"。每次决心戒掉手机,总被"再刷五分钟"的念头打
这背后是平台精心设计的"斯金纳箱",用即时反馈驯化着每个用户。更可怕的是,我们明明知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却依旧在资本的棋局里充当着数据劳工。
你敢按下这个暂停键吗?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指尖能触碰人类所有的智慧结晶;也有人说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比金鱼还短暂。
当我们嘲笑"孔乙己"沉溺于茴香豆的写法时,自己正被短视频里的"电子茴香豆"喂养成新的"沉默的大多数"。
此刻不妨问问自己:最后一次完整读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最近一次与家人对视超过三分钟又发生在哪天?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吧——这个时代,到底是我们玩手机,还是手机在玩我们?
来源:情感便利店(24h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