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农家出了秀才后如何用三年变成地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12:00 1

摘要:太皇河悠悠荡荡,像一条玉带飘在城郭与乡村之间,河水滋养着两岸肥沃的土地。河畔刘家庄的刘大成,是方圆几十里内有名的养牛富户。这年开春,他家的母牛又下了三头健壮的牛犊,乐得他每日都要到牛棚里转上好几回。

本文全部图片内容由ai辅助创作

太皇河悠悠荡荡,像一条玉带飘在城郭与乡村之间,河水滋养着两岸肥沃的土地。河畔刘家庄的刘大成,是方圆几十里内有名的养牛富户。这年开春,他家的母牛又下了三头健壮的牛犊,乐得他每日都要到牛棚里转上好几回。

“爹,成业从南京回来了!”女儿春妮清脆的声音从院外传来。

刘大成拍拍手上的草屑,转身就看见女婿李成业穿着崭新的青衫迈进院门。不过半年光景,这个曾经面色稚嫩的书生,如今竟已有了几分官人的气度。

“岳父!”李成业恭敬地行礼。刘大成笑着点头,“回来得好,正赶上春妮她娘炖了羊肉!”

晚饭时分,刘大成打量着女婿,心里盘算着那件盘桓已久的大事。自半年前李成业中了秀才,刘大成就琢磨着要把名下七十亩地过户到女婿名下。秀才虽不算什么大功名,但在太皇河这地方,已经足够让一家人过上体面日子。至少,田赋和徭役都能免去大半。

“成业啊!”刘大成放下筷子,“我打算把家里的地都登记到你名下!”

李成业闻言一愣,“岳父,这……”

“你听我说完。”刘大成摆摆手,“你如今是秀才相公,田地挂在你名下,一年能省下大几十石粮的税赋。这些粮食,够咱们再多买好几头牛了!”

春妮在一旁抿嘴笑道:“爹说的是。再说了,咱们是一家人,还分什么你的我的!”

李成业沉吟片刻,起身对着刘大成深深一揖:“小婿定不辜负岳父厚望!”

次日清晨,刘大成带着李成业去了里长家。里长李宗林听说来意,当即取出黄册,笑着对李成业说:“李相公年轻有为,将来中了举人,可别忘了照拂乡里!”

手续办得顺利。从里长家出来,刘大成觉得脚步格外轻快。太皇河上的春风吹在脸上,带着泥土和青草的香气。他指着河对岸那片绿油油的麦田,“成业你看,那一百亩上等田地,以后就是你的了!”

李成业望着在春风中起伏的麦浪,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三年前刚分家时的窘迫,那时父亲李大宝虽说是李守仁家的庄头,但家中总共只攒下了不到百亩地,能分给他们的不过二十亩中田。若不是岳父后来又给了十亩地,再加上春妮勤俭持家,他恐怕连笔墨纸砚都买不起。

“岳父放心,小婿定当用心读书,争取秋闱高中!”

刘大成满意地捋着胡须。这个女婿,他是越看越满意。当初李大宝主动提出分家,让李成业入赘刘家,他还担心亲家舍不得这个读书的儿子。没想到李大宝倒是爽快:“成业能给你养老送终,是他的福分。再说,春妮这样的好媳妇,打着灯笼都难找!”

事实证明,李大宝说得没错。春妮过门后,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而成业这孩子,虽说先前科举不顺,但终究还是争气的。

地契过户后的第一个收获季节,刘大成就真切感受到了秀才身份带来的实惠。

往年这个时候,县里的差役早就上门催粮了。今年却只是客客气气地来登记了一下田亩数,连往年必不可少的“火耗”“脚钱”等杂费都免了。

“李相公家的粮食,自然是要优待的!”差役陪着笑脸说。

刘大成指挥长工把粮食运进新修的粮仓。这个粮仓比往年大了整整一倍,可装完后一算,竟还比往年多剩了二十石粮食。

“爹,这可省下不少呢!”春妮拨着算盘,眼睛亮晶晶的。

刘大成笑道:“省下的这些,正好给成业添些新书。听说府城的书店里,有不少江南来的时文集子!”

李成业正在书房温书,听见这话走出来说:“岳父,还是先添些牛犊吧。听说南边来了个贩牛的,有几头好品种!”

刘大成心里一暖。这孩子,总是先想着家里。“书要买,牛也要买。”刘大成拍板道。

第二天,刘大成就去牛市牵回来两头半大的牛犊。春妮则托人去府城买回一箱子书。

有了充裕的银钱,李成业读书更加安心。他不必再为家里的生计分心,也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一边读书一边发愁来年的种子钱。春妮给他书房换了新的窗纸,添了明亮的油灯,让他夜里读书不再吃力。

这年冬天,刘大成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省下的税粮全部换成银钱,再买十亩地。

“爹,会不会太冒险了?”春妮有些担心。

刘大成笑道:“怕什么?如今咱们家的田地都不用交税,多一亩就多一亩的收成。再说,成业明年要是中了举,还能免更多田税!”

这话说得在理。春妮不再反对,反而拿出自己攒的几十两私房钱,“那我也出一份!”

新买的二十亩地就在太皇河边,是上好的水浇地。刘大成雇了附近的农户耕种,讲定收成的四成归佃户,六成归主家。这在当地是很公道的分成,因此来找活的人络绎不绝。

开春播种时,刘大成特意请亲家李大宝来帮忙照看。李大宝在李守仁家当了几十年的庄头,对农事十分在行。

“亲家,你这地选得好啊。”李大宝站在田埂上,抓了一把泥土在手里捻着,“这土质,种什么都差不了!”

刘大成笑道:“还不是托了你儿子的福!”两个亲家相视而笑。阳光照在太皇河上,泛着粼粼金光。

有了更多的土地,刘大成的养牛事业也扩大了。他在太皇河边圈了一片草地,专门放养耕牛。到了农忙时节,这些牛可以租给附近的农户使用,又是一笔收入。

李成业见岳父如此辛劳,心中感动,读书更加刻苦。每每夜深人静,他书房里的灯火总是最后熄灭。春妮心疼丈夫,每晚都会准备宵夜,有时是一碗热汤面,有时是几个煮鸡蛋。

“相公不必太过劳累!”春妮总这样劝他。李成业却摇头:“岳父待我如亲子,我若不能考取功名,如何对得起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秋闱,李成业虽未中举,但成绩已然靠前。主考官在他的名字上批了“可造之材”四个字,这让一家人看到了希望。

“再苦读三年,必能高中!”刘大成信心满满。

家里的光景一天比一天红火。第三年开春,刘大成又买了三十亩地。这样算下来,他名下的田地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亩,虽然地契上写的是李成业的名字。

这天,刘大成和李成业一起巡视田地。正是麦子抽穗的季节,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太皇河静静流淌,河面上偶尔有渔船经过。

“岳父,如今咱们家的产业,在刘家庄也算是数一数二了!”李成业感慨道。

刘大成点点头,目光深远:“这都是托了你的福。若是从前,我哪敢想这些?”

他告诉李成业,自己年轻时也是佃户出身,后来从山里回乡靠着养牛慢慢攒下家业。“可那时候,辛辛苦苦干一年,大半都交了税。若是早些有你这样的秀才女婿,你娘也不会累得病倒了!”

李成业沉默片刻,郑重地说:“岳父放心,小婿定当努力,不让您失望!”

随着家业扩大,刘大成在乡里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村里有什么纠纷,都愿意请他去调解;谁家有了难处,也常来找他帮忙。而刘大成总是慷慨相助,从不摆架子。

春妮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心里甜滋滋的。她记得刚成亲时,还有人背后议论,说她嫁了个穷书生,将来肯定要受苦。可现在,那些人都换了一副面孔,逢人就夸李成业年轻有为。

这年端午,李大宝来刘家过节。酒过三巡,他拉着刘大成的手说:“亲家,我这辈子最明智的决定,就是让成业给你当女婿!”

刘大成笑道:“是我有福气,得了这么个好女婿。”两个老人相谈甚欢,直到月上中天才散去。

李成业站在院子里,望着满天星斗,心中充满感恩。他想起《孟子》中的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得道者,有贤惠的妻子,有慈爱的岳父,还有明事理的生父。这样的福分,他怎能不珍惜?

“相公,夜深了,回去歇息吧。”春妮给他披上一件外衣。

李成业握住妻子的手,“春妮,等我中了举人,一定给你买最好的首饰。”

春妮靠在他肩上,“我不要首饰,只要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

太皇河的流水声隐约可闻,像是为这对年轻人伴奏的小曲。

接下来的日子,李成业闭门苦读,刘大成则专心经营家业。有了充足的经济支持,李成业可以心无旁骛地备考。他不仅读了四书五经,还广泛涉猎史书、策论,文章写得越发老练。

刘大成看着女婿进步神速,心中欢喜,又在太皇河边买了二十亩水田。这次,连县衙的户房书吏都对他客气有加:“刘老爷,您这地买得值,明年准是个好收成!”

是的,如今的刘大成,已经被人尊称为“刘老爷”了。而这一切的改变,都始于三年前李成业考中秀才的那个春天。

秋风送爽时,李成业再次赴考。临行前,刘大成塞给他一包银子,“该打点的不要省,该应酬的不要吝啬!”

李成业这次没有推辞。他知道,这不仅是银子,更是岳父沉甸甸的期望。

太皇河依然静静流淌,但河畔的刘家,已经今非昔比。刘大成站在院子里,看着满仓的粮食和成群的耕牛,心中充满感慨:一个秀才女婿,竟让这个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将来女婿若中了举人,那往后的日子,怕是更加光明了。

来源:五官小郎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