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多年前播出的《我爱我家》中几分钟的亮相,让葛优葛大爷凭着饰演的游手好闲的二流子纪春生的标志性动作又火了一把,一副生无可恋的动作着实让葛优达到闻名遐迩的地步。
葛优躺动作要领是保持从椅子上将溜下未溜下的状态,配合一脸生无可恋的放空表情。
30多年前播出的《我爱我家》中几分钟的亮相,让葛优葛大爷凭着饰演的游手好闲的二流子纪春生的标志性动作又火了一把,一副生无可恋的动作着实让葛优达到闻名遐迩的地步。
中国自古就注重礼仪,通过礼仪的规制,确定个人的名分,以此确定上下尊卑等等级秩序,牢固树立个人的等级观念。
刘邦初定天下,尊为皇帝,下令废除秦的仪法,代以简易的规范,但又厌于君臣礼节不严。好不容易夺得天下,又享受不到皇帝受万人追捧的荣耀,手下臣子大多立过赫赫战功,平素大大咧咧惯了,难以遵从各种规制,这时叔孙通这个打礼仪家出现了。
叔孙通得知刘邦苦衷后,便自荐为汉王制定朝仪。采用古礼并参照秦的仪法而制礼,具体过程很繁琐,大致讲来就是天不亮,谒者到现场主持,依顺序进殿,东西分站,侍卫武官沿台阶布岗戒备,手拿武器。皇上然后驾到,百官者自亲王以下,按年薪多少爵位高低依然跪拜皇帝,朝礼完毕后,不许抬头看皇帝,祝酒时,按高低依次向刘邦敬酒,规定不许喧哗,不许粗鲁等等,连服装都有详细规定刘邦十分赏识和受用,这种礼仪也就此延续千年。要是没有叔孙通的这个礼仪法,刘邦的乐不可支可没那么容易达到。
因为制定了这么个一套礼仪,叔孙通立了大功,被封为奉常,同时被赏赐黄金500斤,他的孩子们都被封为郎官。从此以后,群臣和百姓见了皇帝就得下跪,当然,那时候的跪还只是把屁股坐在小腿肚上,只要稍稍挺身,就可以完成,不象满清时期,整个人都趴下去了。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今人与古人坐、跪都不相同。在讲究礼仪、古制的古代人看来,“坐没坐相”是一个严重问题,必须给这些不合礼仪的坐姿单独起个名字。
古人标准的坐姿,最基本的就叫做坐。古人的坐是需要两膝相并、双脚在后、脚心朝上、臀部落在脚跟上,古时候没发明凳子,都是席地而坐。这个姿势在今天的日本、韩国还很常见。《礼记·曲礼》要求人“坐如尸”,从古代典籍中,我们也能看出坐可不是一个随便的姿态。
与坐相近的姿势就是跪。跪可不是随随便便扑通一跪,而是一种重要的礼节。跪和坐都要求要两膝相并、双脚在后、脚心朝上,区别仅仅在于跪时臀部并不落在脚跟上。与坐、跪形成鲜明对照的,就是“坐没坐相”的踞”了。坐和跪还算是符合礼仪的,踞
就不是了。
踞的特点是双脚和臀部落在地上或其他支撑物上,两膝上耸。踞分为蹲踞和箕踞,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膝盖并拢而后者膝盖打开。蹲踞也就是前者在古人看来是更加不礼貌的。
箕踞比蹲踞更放松也更有趣。这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法,人在箕踞时双腿打开,就像簸箕一样。《礼记·曲礼》对于姿态的要求就有“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告诉我们坐着的时候一定不要伸开双腿。《论语·宪问》里,孔子因为原宪等他的时候“夷俟”(孔颖达解释为:“原宪闻孔子来,乃申两足箕踞以待孔子”),就对原宪连打带骂,用手杖敲打原宪的小腿,还骂他“老而不死,是为贼”。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也无法忍受箕踞,《韩诗外传》记载:“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谓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因为妻子在独自在家时采用了放松的坐姿,孟子就要休妻,看来箕踞可不是个小问题。
恨箕踞的人不少,爱箕踞的人也大有人在。这种放松休闲的姿态虽然无礼,但是更显精神上的放荡自由。所以,箕踞第一次见于古籍,是在《庄子·至乐》中,出自著名的“庄子妻死,惠施往吊之,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孟子因为妻子箕踞而要休妻,庄子却在妻子去世时仍箕踞,两者差异一目了然。
无论是坐还是踞,都发生在席地而坐的年代。席地而坐慢慢变为垂足而坐之后,解放了人的双腿和膝盖,但并不妨碍“坐有坐相”和“坐没坐相”的区别仍然存在。你看“葛优躺”,难道不就是垂足而坐时代的箕踞吗?
今天的葛优躺如同古代的踞,不符合礼仪。礼仪的变化在新时代已没了往日的必要性,人的上下尊卑虽然也讲究,但没那么特别注重,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在大多数人脑海中树立了起来。有些人认为葛优躺就反映了随性、自然、洒脱、放松的闲时状态,是自己真实的写照,是牛马生活的一部分,没啥不可以的。很多人把葛优躺戏谑看待,没有上升到啥礼仪上。
来源:东风送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