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5岁的许绍雄在凌晨走了,今年第九位老戏骨离场,你的童年记忆正在批量关机。
75岁的许绍雄在凌晨走了,今年第九位老戏骨离场,你的童年记忆正在批量关机。
凌晨两点二十五分,监护仪上的曲线拉直,护士把白布盖过他胸口,病房外刚好响起手机提示音,是TVB推送的《使徒行者》重播预告。
欢喜哥最后一次抢镜,比剧本还准时。
很多人第一次记住他,是2014年那句“我系覃欢喜”。
当时全家围坐吃饭,老爸把鸡腿夹给他,说这人演坏人也能让人笑。
七年过去,同一部剧重新上架,弹幕里刷的却是“走好”“谢谢陪伴”。
屏幕外的餐桌少了一个人,观众也长大了。
他其实早就拍不动了。
去年在横店被拍到弯腰扶墙,脸色蜡黄,工作人员说每天开工前要先打止痛针。
肾癌最狠的地方是沉默,等腰痛到睡不着,肿瘤已经钻进骨头。
剧组盒饭高盐高油,赶工连轴转,憋尿成习惯,这些日常小伤攒在一起,最后变成一张病危通知。
有人统计,TVB今年走了九个熟面孔,平均每月一个。
屏幕里他们还在跳脱大笑,屏幕外名字却灰了。
对70后80后来说,这不是新闻,是闹钟:你以为是剧情重播,其实是生命倒计时。
许绍雄演了二百多部戏,存款却刚够养老。
TVB薪酬按场算,一场几千块,买不回香港一寸厕所。
晚年他靠内地商演撑医药费,站台十分钟,唱两首老歌,台下年轻人举着手机拍,却不知道他是谁。
回酒店后他独自数药片,一把止疼药配矿泉水,像当年背台词一样熟练。
肾癌给他留的最后体面是清醒。
临终前三天,他让助理拿来平板,把《使徒行者》片段剪成三分钟,镜头定格在欢喜哥抬头笑的画面。
他对女儿说,别放遗照,放这张。
观众记得的是角色,不是病痛。
TVB连夜排播纪念特辑,广告价翻倍。
评论区一片蜡烛,平台流量吃饱。
老演员生前拿不到一分加班费,死后却成数据燃料。
有人翻出旧报道,说他想搬去中山养老,房子都看好了,定金五万块凑了半年。
现在热搜上的名字,比他一辈子片酬更值钱。
这不是八卦,是预警。
体检报告里的尿酸指标、夜里那几次起夜、腰偶尔酸,都是身体在敲黑板。
再不去医院排队,下一个热搜可能轮到你。
别等痛到睡不着才想起挂号,再省那几百块体检费,ICU一天就能烧掉半年工资。
欢喜哥走了,屏幕还在循环他的笑。
我们换台、刷手机、熬夜追剧,以为时间很多。
其实记忆像老磁带,放着放着就卡带,画面雪花一闪,童年就谢幕。
今晚早点睡,把闹钟关掉,去趟医院,回家陪爸妈看一集老剧。
能健康地老,才是真的彩蛋。
来源:快乐的星辰Mbk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