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积极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积极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小块“水淹田”变万亩“高产田”
眼下,正是我省晚稻收割季,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万亩水稻连片基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作业,经实测晚稻平均每亩单产超1300斤。而在4年前,这里还是零散分布的“水淹田”,如今的转变源于高标准农田改造。
“以前田块小、地势不平,积水排不出去,大多只能种一季稻。”南昌市新建区鄱谷农业田管家胡德智介绍道,通过园田化改造,零散田块集中连片,排水系统全面升级,就算是遭遇今年这样的干旱天气,仍实现了高产。
“十四五”期间,我省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行动,累计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占全省耕地面积近八成。这些“吨粮田”不仅解决了耕地碎片化、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更成为抵御旱涝灾害、稳定粮食产量的“压舱石”。
全程机械化让种田效率大大提升
在鄱谷农业的育秧工厂里,流水线匀速运转,精量播种机将稻种均匀播撒在秧盘上,育出的秧苗齐壮均匀,成活率超98%;一旁的智能烘干车间内,稻谷经自动化设备烘干、储存,最大程度实现“颗粒归仓”。
“镰刀肯定干不过大机器!”鄱谷农业大田负责人熊雪楚直言,受益于农机购置补贴和以旧换新政策,合作社实现了从育秧、插秧到收割、烘干的全程机械化。“2022年我们种植面积才1万亩,现在已扩大到2.1万亩,但效率翻了一倍多。”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农机升级上,我省还推广自动化病虫测报系统,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同时加速统防统治、机器插秧等技术落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20年的60.2%提升至2024年的63.9%,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048万千瓦,较2020年增长17.6%。科技已成为粮食增产的核心驱动力。
良种示范打开“增产增收”新空间
刘钢的增收得益于我省“赣种强芯”工程。该工程梯次覆盖各类农作物,推动全省良种覆盖率达96%,同时打造217个水稻“吨粮片”和1298个粮油作物“高产片”,以点带面带动粮食产量提升。“特色良种不仅解决了‘吃得饱’的问题,更让我们实现了‘吃得好、卖得好’。”刘钢说。
270亿元种粮补贴筑牢“粮安防线”
“十四五”期间,我省累计下达各类种粮补贴资金约270亿元,从种粮补贴、农机补贴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全方位为种粮主体减负、赋能。在政策支持下,即便面临耕地资源趋紧的形势,仍实现粮食稳面稳产、油料扩面增长——2024年粮食种植面积、产量较2020年分别增加0.06%、1.49%。
我省今年早稻、中稻已丰收,早稻三项增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中稻产量稳中有增。另据调度,今年我省双季晚稻面积稳定,晚稻播种以来气候总体适宜,对晚稻生产有利,全年粮食总产量有望超440亿斤。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