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扫了蟹扣,跳出养殖塘口编号,忽然觉得这串数字比蟹黄还值钱——它替我说了一句平时开不了口的“谢谢”。
爸妈把蟹蒸好才告诉我,今年阳澄湖开捕晚了,价格贵得肉疼。
我扫了蟹扣,跳出养殖塘口编号,忽然觉得这串数字比蟹黄还值钱——它替我说了一句平时开不了口的“谢谢”。
重阳家宴最怕三高警报。
老父亲去年住院,医生一句“少盐”把家里菜谱掀了个底朝天。
母亲背地里抹泪:过节不让吃味,那还叫过节?
我偷学了一招,把西葫芦皮留下,切得比指甲盖还细,下锅后口感居然有点脆。
虾仁换成急冻野生虾,钠低了,鲜度没打折。
羊肉挑山羊,脂肪少一截,炖出来照样冒油花,只是那油不再糊嘴。
亚麻籽粉撒在汤里,像给血管做了一次保洁。
低钠酱油偷偷上桌,没人发现咸度掉档,他们只夸我手艺精进。
菜端齐,我掏出手机给妈看购物车:低糖糯米糍粑、魔芋饺子皮、植物肉羊肉卷,全是给她和老爹的“续命零食”。
她一边嫌贵,一边把链接转发到广场舞群。
十分钟后,阿姨们排队下单,说比抢保健品还带劲。
饭吃到一半,我开直播,让上海的大厨教做“重阳蟹黄豆腐”。
弹幕刷得比灶火还旺,老爸眯眼看屏幕,忽然插话:当年他挑蟹只认屁股厚不厚,现在年轻人扫码就行。
一句话把直播间点爆,点赞飙到十万。
我妈在旁边笑出褶子:老把式遇上新把式,谁也没输。
饭后我把剩菜打包,贴上标签:时间、口味、吃了血压涨没涨。
杭州有家公司专门帮人存“膳食记忆”,我打算寄过去,等明年重阳再翻出来,看看哪些菜能留,哪些菜该扔。
味道也要年检,健康也要年检,老人才能长久地陪我们吃饭。
蟹壳堆成小山,我掰开最后一只盖,里面金黄饱满。
涨价、减产、扫码、减脂……折腾一圈,不过是为了让爸妈多夹一筷子。
节日没有变,变的是我们表达爱的方式。
只要他们筷子不停,贵的那二十个百分点,我掏得心甘情愿。
来源:欢快饭团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