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平行论坛上,贵州民族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钟华以《基层创新与全球连接:贵州“村”字头活动的地方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研究》为题发表演讲,系统解析了“村超”“村BA”等活动的国际传播密码。
在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平行论坛上,贵州民族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钟华以《基层创新与全球连接:贵州“村”字头活动的地方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研究》为题发表演讲,系统解析了“村超”“村BA”等活动的国际传播密码。
钟华指出,这些发端于贵州村寨的民间活动通过“全球在地化”与“参与式传播”,成功实现了从地方实践到全球议题的对接。她将成功要素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草根文化与技术赋能的双重驱动。活动中,球员身着民族服饰竞技,中场穿插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表演,形成独特的“体育+文化”叙事。同时,县级融媒体通过抖音、Facebook等平台构建直播矩阵,创造了“村BA”单场直播2.3亿观看、吸引50国观众参与的传播奇观。
二是多元共治的治理创新。地方政府摒弃传统主导角色,将赛事主导权交给村民。村民们自发组织裁判、编排特色表演,将超2000家房屋改造成“球迷驿站”,激发了基层主体性。
三是守护文化本真与构建产业生态。面对过度娱乐化风险,榕江县建立“文化三方协作机制”,已审核237项内容,否决40余个不当方案。同时,通过文化IP转化,相关衍生商品已出口127个国家,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钟华总结,这些基层创新实践将本土文化与全球价值对接,自下而上地重构了中国乡村的国际形象。她向与会专家发出邀请,共同为展现中国乡村魅力贡献力量。
记者: 周倩
来源:动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