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小伙下乡创业,成立公司为2000农户种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10:19 1

摘要:10月29日,蔡甸永安街道万岭村,3台收割机往来穿梭,机身所到之处,稻穗被尽数收进机舱,切割、脱粒。金黄的稻谷如瀑布般,顺着收割机卸粮筒“哗啦啦”地倾泻而出,落入运输车货厢里。

10月29日,蔡甸永安街道万岭村,3台收割机往来穿梭,机身所到之处,稻穗被尽数收进机舱,切割、脱粒。金黄的稻谷如瀑布般,顺着收割机卸粮筒“哗啦啦”地倾泻而出,落入运输车货厢里。

金黄的稻谷落入运输车货厢。记者张衡 摄

村民曾华阶站在田埂上,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一共30亩地,半天时间收割完,每亩产量约1400斤,一共可以赚33600元。除去付给肖凡的每亩地一年650元的服务费,还赚14100元。”

“翻地、插秧、洒药、施肥、收割、烘干、售卖,肖凡全包了。种子、农药、化肥,我也不用管。我坐在家里,肖凡就把田种了。”曾华阶说,“过个几天,肖凡还要来帮我种麦子呢。”

肖凡(右)与种植户曾华阶交流。 记者张衡 摄

34岁的肖凡,在蔡甸侏儒山街道经营着一家名为蔡供现代农业服务的公司,专门帮农民种地。目前肖凡服务的种植户超2000户,全过程托管服务的农田超15000亩。

肖凡帮农民种地的故事,还要从2019年说起。

那一年大学毕业后,当过海员,也卖过农资,2019年他购置了一台植保无人机,无人机的轰鸣声,惊动了侏儒山周边的十里八村。村民们大多只在电视上见过这种设备,不相信它能播种、施肥、洒药。

侏儒山五姓口村一位村民联系上肖凡,请他帮忙洒药。肖凡对第一笔“生意”记忆犹新:那位村民上了年纪,腿脚不便利,难以背负二三十斤的药箱。一共20亩地,农忙没请到帮工,又怕耽误农时,想着试一试。

无人机飞起,湾子里大人小孩都来看热闹。10天后,洒药的田地杂草没了,村民们才相信无人机的神奇,纷纷找到肖凡。肖凡操控无人机,从早上5点忙到下午4点,一天完成500亩稻田的施药。

“一天时间赚了5000元工钱,还卖了2000元农药。我和农户都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肖凡说,每到五六月份农忙时,他每天要接200多个电话,请他施药的农户至少提前5天预约。

肖凡手捧刚收割的稻谷。记者张衡 摄

随着肖凡的名声越来越响,2024年蔡甸区供销联社找上了门,寻求成立合资公司。肖凡利用公司百万元启动资金,购买了拖拉机、收割机,添置了无人机,在公司门口竖起一块“提供全过程托管服务”的广告牌。

公司所在的铁炉村村民首先找上门。“每天都有三三两两的村民找上门,少的两三亩,多的十几亩,零零散散不适合机械化种植。”肖凡说。

“我们村有495户,几乎八成以上年轻人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65岁以上的老人。村民发现,肖凡提供的服务,不仅地里粮食还是自己的,赚的钱比土地流转给大户的租金多,寻求合作的意愿强烈。”铁炉村党支部书记黄大江回忆说,村里组织了一场村民大会,会上征集到40多户村民的500多亩连片土地。

66岁村民何明生是这批村民中的一员。他给记者算了笔账:请人翻地、收割、抽水,购买种子、化肥,一亩地开销大概在600元至700元之间。

“小肖会种地有‘板眼’,每亩多产200斤。算下来,支出还是那些,省了精力,还多赚了钱。”如今,何明生一家几乎不操心田地里的事。他现在在街上找了一份零工,一天150元。老伴在家带孙子。

肖凡和他的植保无人机。记者张衡 摄

如今,肖凡公司拥有12人的农技团队,20台植保无人机及30台收割机,合作的农机手有上百人。全过程托管服务不仅走出了蔡甸,客户还遍布汉南、江夏、天门、潜江等地。公司预计年收入近700万元。

“这是一项非常有发展前景且有成就感的事业。”肖凡说道。

来源:九派房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