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到日本!棠阴比事断案术,分审对质、诈术取证有多绝?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09:46 1

摘要:一提南宋神探必读书,多数人先想到宋慈的《洗冤集录》,但有本叫《棠阴比事》的刑侦奇书,其实跟它齐名,还被称作古代“侦探术指南”。

一提南宋神探必读书,多数人先想到宋慈的《洗冤集录》,但有本叫《棠阴比事》的刑侦奇书,其实跟它齐名,还被称作古代“侦探术指南”。

《洗冤集录》侧重验尸解毒这些技术活,《棠阴比事》却专讲怎么靠逻辑推演揪出真相,老实说,这两本书放一起看,才算是南宋刑侦的“全套教材”。

《棠阴比事》这书名不是瞎起的,背后有典故,“棠阴”俩字来自《诗经》,说的是周朝召公在棠梨树下审案子,因为断案公平,后人就用“棠阴”指代公正的司法环境。

“比事”更直接,就是把类似的案子放一起对比,总结量刑和审判的规律,有点像现在欧美法律里的“判例”,用以前的案子当参考。

古人给书起名真讲究,不是随便凑字,光“棠阴”俩字,就把这本书的核心追求说透了,要像召公那样断案,不冤枉好人。

后来有人还画了《召伯甘棠图》,把召公断案的场景刻在石碑上,现在还在周公庙召公殿前,可见这个典故在古人心里多重要。

知道了书名的来头,再说说编这本书的人,桂万荣,这人可不是随便写写,他有实打实的办案经验。

桂万荣是浙江慈溪人,南宋宁宗庆元二年中了进士,第一个官是余干县县尉,管的就是治安、抓小偷这些事,天天跟案子打交道,攒了不少一线经验。

本来想光说他当官的经历就行,但后来发现,有件事对他影响特别大,就是跟典狱官孙起予的一次聊天。

那是开禧三年,桂万荣去饶州府的时候遇到孙起予,俩人聊起刑狱的事,孙起予说,典狱官管着人的生死,甚至关系国家运气,比别的官责任大得多。

还说了个真实案子,当地有个官吏被杀,捕快很快抓了俞达等四个人,这四人都认罪了,孙起予却觉得不对劲,坚持要重查,最后真抓住了真凶龚立。

孙起予说,要是当时没多心,四个无辜的人就冤死了,这责任谁担得起?这番话让桂万荣特别受触动,后来他在书的序言里还提到这事。

嘉定元年,桂万荣调了官,去当建康司理参军,这才开始动手编《棠阴比事》。

书编好后,运气也不错,端平元年,桂万荣因为有功升了尚右郎官,能见到宋理宗,皇帝看了他的书,直接夸,“朕尝见卿所编棠阴比事,知卿听讼决能审克”。

很显然,皇帝说好使比啥都强,这本书不光重印了,还传到了朝鲜和日本,火了一把,书编出来了,里面的断案方法才是真干货,别以为古人破案靠瞎蒙,这里面全是门道。

《棠阴比事》里收了144个案子,从谋反大案到邻里吵架的小事都有】,最有意思的是它的体例,每个案子都用四言主谓短语当标题。

比如《杜亚疑酒》《薛绢互争》,72对标题还押韵,读着顺口还好记,古人想让这本书流传广,这点做得挺用心。

案子篇幅也不一样,长的像《崇龟认刀》,能写300多字,情节绕来绕去,跟现在的破案小说差不多,短的才30来字,但关键信息一点不少,看完就知道案子是怎么破的。

这种灵活的写法,不管是想正经学断案的,还是随便看看故事的,都能读进去,里面的断案招儿也特实用。

比如审讯的时候,特别重视察言观色和分开问,《杜亚疑酒》那案子就很典型,扬州有个富人的儿子,告继母想用毒酒害他。

杜亚审案时先问,酒是谁拿的?继母说是儿媳妇倒的,杜亚就问那儿子,“酒是你媳妇拿的,你咋能诬告你妈?”

然后把小两口分开审,结果俩人说的不一样,真相很快就出来了,原来是夫妻俩合谋想害继母,这种分讯对质的办法,现在办案有时候还在用,不得不说古人的逻辑能力真在线。

古人还会用“诈术”让坏人自己露马脚,比如《御史失状》里,御史明明知道李靖是被诬告的,却假装把诉状丢了,特别着急地求告发者再写一份。

等新诉状拿来,跟原来的一对,内容不一样,诬告的事就穿帮了,《薛绢互争》更经典,西汉的时候,有人拿绢去卖。

下雨时跟别人一起用绢挡雨,雨停了对方却说绢是自己的,俩人闹到太守薛宣那,薛宣让人把绢撕成两半,一人给一半,然后派手下偷偷跟着,看俩人啥反应。

结果诬告的人还夸薛宣判得好,真主却喊冤,薛宣一看就知道谁在撒谎搞不清为啥,这种靠观察反应断案的办法,现在看还是觉得挺妙的。

这书在国内火还不算,后来还传到了国外,尤其是日本和欧洲,反响比想象中还大。

这本书火到国外去

《棠阴比事》先传到了朝鲜,再从朝鲜传到日本,江户初期,也就是1619年,日本有个儒学家叫林罗山,把朝鲜版的《棠阴比事》抄成日文,这是这本书正式在日本传播的开始。

不光当官的看,老百姓也特别喜欢,江户时期有个通俗小说家叫井原西鹤,1688年写了本《新可笑记》,里面刻画了一个木匠。

受这本书影响,日本还出了不少仿作,比如《板仓政要》《镰仓比事》,最有名的是井原西鹤写的《本朝樱阴比事》。

这本书开头就说,“大唐之花,当属甘棠,东瀛之花,当推樱花”,明显是在呼应《棠阴比事》,里面写的也是日本判官破案的故事。

之后他还把《棠阴比事》翻译成英文,让西方读者也知道了,咱们南宋就有这么厉害的刑侦著作。

《棠阴比事》不只是本案例集,里面藏着古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桂万荣编这本书,就是想让更多办案的人学会严谨断案,少出冤案。

虽然书里讲的是古代的事,但里面的逻辑推演、重视证据这些道理,到现在也不过时,现在再读这本书,不光能看个破案故事。

还能明白为啥不管什么时候,办案都得认真,毕竟人命关天,可不能马虎。

来源:游史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