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诗很重要的一点是驾驭词语,解构和重塑生活,既节制又放纵,这种玄妙感恰是点染生活色彩的密码。写诗从来不是对生活的逃离,而是让呼吸展开翅膀,即使在混凝土里也能开出会唱歌的花。
RECOMMENDATION
【诗酒行】第一百七十三卷
卷
首
语
写诗很重要的一点是驾驭词语,解构和重塑生活,既节制又放纵,这种玄妙感恰是点染生活色彩的密码。写诗从来不是对生活的逃离,而是让呼吸展开翅膀,即使在混凝土里也能开出会唱歌的花。
目录
1. 金色三角梅_越涛
2. 子时_远近
3. 仰望星空_半坡
4. 秋吟_彭梅
5. 倾听生长_肆逸
6. 燃烧_巴旦木仁
7. 青色_雪舟
8. 泡沫2_凯生
9. 重温盘古_俊华
10. 学诗絮语:诗歌的市场_远近
金色三角梅
枯枝一截 孤叶一片
千里而来 缄默数天
五十天命 知止守藏
静水流深 心斋坐忘
是死是活 涅槃凤凰
秋去春来 轮回万年
骨朵苞芽 含羞带怯
谁的微笑 明月高悬
眼神迷离 光影迷人
老树生花 欢喜连绵
往事如烟 金梅是仙
幸甚至哉 且歌且眠
2025/09/16 越涛于威海
子时
睡意
跳跃着牵起一串串气球
飞向不确定的空间
眼睛吞噬了视线之轻
诗的萌芽淡淡地黄
终于抛下了信息的鸡毛
但也不见泰山
漂浮在无意识荒漠上
黏稠的朦胧中
此刻是夜半
不满和焦虑的触角
慢慢伸出来微微颤动
感知意识的绿洲
所有的星星都躲在云层里
所有的灯都熄灭了
所有的客船靠泊
把玩黑暗和它的孔洞
像举着一支硕大的火把
寻找走下去的火种
踉踉跄跄磕磕碰碰迢迢
稳稳当当庸庸碌碌悠悠
哑然失笑的模仿
用文字的魔力弥合了
那条缝隙
2025/09/18 远近
仰望星空
除了那一钩新月,除了不是从哈尔盖
跟他们看到的,并不另有辉光
散落的布局,仿佛撤豆成兵。只要留意
就看穿固守,貌似彼此呼应着
明灭成字节的跳动。以故作的神秘态俯视
肯定有风。风是眼力穿不透的幕帐
是长叹的那口气,叹气后的若有所思
思考,这把精钢的锤子,敲在哪里都有坑
填不平的坑结成的网,突然开口
“不是幡动”。当然不是
是缀在幕帐上的无焰的烛火,在跳动
曾经写下的那些诗行,是词语,是字节
不会感动他。如此清醒
通晓你企图藏匿的每一粒心机
刺疼你过分饥渴的眼球。于是,望中不再有
青草向着他们疯长,云阵激荡如爱情
警笛压扁雨声,村庄荒芜如夜
当黑暗适眼,黑洞洞的底色开始增亮
呈现出蓝,是湛蓝
无物的纯净才可以织就的灵物,他以这湛蓝的幕帐
俯瞰。仰望,如疲惫的秋蚊
思考是特别的祭献,也献上造物主的自责
这并非他的作品。那弥天的幕帐
今夜,谁将他挂在新磨的银钩
2025/09/25 半坡
秋吟
我与你的纷争
源于你饱满的绿转黄的瞬间
没关系
坠入深秋的比赛已开始
你手持铜镜般古老的光
射落闷热的云朵
漫山的彼岸花在笑
那是我沿着你的雨线追逐的终点
我们的身高来自非洲
我们跳跃着来到
这织锦和果实垒砌的领奖台
并不令人窒息
世界离荒芜只剩一点时间
我们都忘了
沉迷在交错的直播信号中
聊着自已荒诞的未来
华丽的乐谱被你穿透
金色的1和升7
我无法触摸
听从你的安排
站在三维隧洞深陷的两端
我的剑
无悔于握在你手中
利刃开凿的沟壑
将埋葬这一秋的石像生
和你低下眉头干涸的歌吟
2025/09/27 彭梅于成都
倾听生长
——记大学同学鄂尔多斯行
把自己
埋进意念的烟雾里
救赎很轻
胸中奔腾的马
放归草原
春夏秋冬漫无边际
两手空空
曾经的青春迷失在禁地
浮世的启蒙
只与时间对饮
醉而清醒
一起往前走吧
朝圣的路上历经燃烧
我们就是
“坠落在沙漠上的陨石”
肺腑披挂着天幕的蓝色
着迷于破碎
世间从不需要征服者
我们只想
把耳朵贴近大地
倾听生长
2025/09/03 肆逸
燃烧
街上人不多。晚上更少
车里开着空调。其实天不热
走着走着有些茫然
星星排列成陌生的星座
闸口下黄河暗流涌动
飞机上看出它蜿蜒的去向
静止的。意识凝固
书的一页整晚翻不过去
精疲力竭还是睡不好
微暗的火在镜子里蔓延
刺鼻的硫化物味道
冒着烟。然而只有烟
火光跳跃在地底下
地底下乌金之海奔流自燃
仿佛一股无名之火
2025/08/29 巴旦木仁于乌海
青色
从那个偏远城市飞来的纸屑
上面留有瓦当的残印
可以去推测一段属于
或者不属于你的历史
如果你乐意轻柔地抚摸上去
能感觉到瑟瑟发抖的颗粒
这是哪一个节点上的尘埃?
几百年,几千年
我等候着你局促的呼吸
和呼吸里蕴含的答案
没有
没有答案
我没有等到你的答案
和某一个雨夜
我没有等到你的到来
如出一辙
这是你惯用的手法
也可能这是你的习惯
如我一般的庶人
被丢在时间的灰尘里
太平常了
平常的像路边丢弃的
枯草
不必再呼唤过去了
无论是人还是事
它们都在远古的故事里歇息
歇息得挺舒服
自得其乐
一切都不用再纠结了
只是那些道道儿和圈圈儿
组合成的符号
如炊烟般的青色
还可以质疑
2025/09/28 雪舟读史有感
泡沫2
天空落下的雨水
不一定流成河
水滴膨胀为巨大晶莹
只是种出无数泡沫
包裹在快递的箱子上
或绽放在数字化的嘴里
就像我们的父辈
修建了无数的高大庙堂
以及扎缚紧实的城墙
又或像我们的祖辈
在饱暖有余之时
喝酒吟诗并且歌唱
泡沫成长,泡沫爆裂
天降之水化成一滩水渍
2025/09/30 凯生
重温盘古
回到黑暗中,感受
那个聪明或愚蠢的神话,
盘古,一位创世的大侠,
胸肌发达,臂力奇大。
他本来只是昏睡,天地为他
封闭成胶囊。可一万八千年后,
他突然醒来,觉得憋闷,很不开心,
问题立刻变得很严重。
他叉开腿,气沉丹田,
抡起大板斧,与身体融为一体,
猛然来个360度的大旋转,
就像开动一把圆形电锯,劈开天地。
天地一瞬间分为两段,彼此
相背运动,像分开的兵符,
带着新切的截面。那隐隐的白茬
是遥远的地平线,带着斧头的刃痕。
不断增加的空间,让盘古站直身子,
吐出那口郁积已久的长气,
再为那超强的肺活量,
吸进一口清冽彻底的长气……
2025/06/16 俊华
学诗絮语
诗歌的市场
近来因工作需要走了很多地方,业内叫做市场调研或拜访客户。工作之余当然是读书写诗,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诗歌的市场。
不能否认,自从诗歌成为商品,诗歌市场也就应运而生。作为常识,应该可以利用市场的一般理论体系来考察诗歌市场,比如市场规律、市场类型、市场功能等等。但诗歌毕竟是一种“特殊商品”,用老话说,诗歌市场既具有市场的普遍特征,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生活告诉我们,越特殊的东西就越值得探讨一番。
不做专门研究,仅仅笼统地思考一下当代诗歌市场应该是个有趣的话题。首先,我国的诗歌市场有多大?有关诗歌的出版物的定价总额,即码洋,可以看作诗歌市场规模,不过现在诗集定价越来越高,但普遍能够半价买到,所以码洋是有相当水分的。网上说,2024年国内图书零售市场规模1129亿元,文学和学术文化类占比7%-9%,没找到诗歌类图书份额数据,估计应该不大。关于诗歌消费者数量,据某平台统计近3年网上付费诗歌课用户超过1200万人次,加上一般读者,人数应该翻几倍,规模确实不小,绝对数量肯定稳居世界第一。
从市场类型看,网络诗歌兴起后诗歌市场的竞争性明显提高,不过如果区别正式出版与网上发布、官方与民间等,套用专业术语,国内诗歌市场呈现出垄断竞争的特征,甚至阶段性地表现出寡头垄断的现象。由于缺乏良好的诗歌生态,“创作—出版—批评—评奖”日益圈子化,部分诗人自我膨胀、互相吹捧,你方唱罢我登场,都为自己做嫁衣裳。殊不知,普通诗歌爱好者早就厌倦了那些所谓的著名诗人频频重复出版自己的作品。许多三十年、四十年甚至五十年诗集中新作寥寥且定价昂贵,实际上二三折就能买到,价格真实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
上述这种诗歌资源被不合理地配置,直接导致了难以见到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诗作。依据经典理论,一个公平开放、充分竞争的诗歌市场,一定能够产生出许多好诗、大诗(这个词已经被一些三流诗人用烂了)。这就涉及到良好诗歌生态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诗歌市场的规则体系的确立并不断完善。比如国民教育中诗歌内容的丰富、独立诗评家队伍的培养、“诗而优则仕”的改革、国家层面优秀诗人的遴选等等,有太多需要做的事情。写到这里,突然有一个吃白菜的人操着卖什么的心的感觉,不禁叹息。
诗歌市场不可能没有诗人。在绝大多数时代,绝大多数诗人的命运是坎坷的,除了极少数获得官方认可的幸运者。所以诗歌市场不能简单等同于商品市场。科斯曾提出过“思想市场”理论,笔者认为诗歌市场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与思想市场重叠,所以同样需要限制政府规制,简单说就是建立一个“诗歌自由市场”。对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但也是笔者最想表达的梦想。
2025/09/27 远近
来源:诗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