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宜都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创新政务服务、文旅融合和移风易俗等工作实践,打造浪漫与烟火的城市客厅,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群众认同感、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宜都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创新政务服务、文旅融合和移风易俗等工作实践,打造浪漫与烟火的城市客厅,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群众认同感、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1
政务便民“一条龙”
跑出服务“加速度”
“从登记到婚检全程不到两小时,周末也能办,太方便了!”刚刚领证的小李夫妇连连称赞。鲟龙水街婚姻登记点,将“民政、卫健、政数”三窗合一,打造“领证+婚检+科普”一条龙“幸福通道”,累计为500多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
全省首个国风婚姻登记处
实行“为爱不打烊”预约制服务,开设“通办绿色通道”,5分钟填表、10分钟体检、20分钟领证,让“人生大事”成为“小事一桩”。志愿红、数据蓝、天使白多方协同,形成“前台一窗受理、后台一网流转、结果一链送达”的极简闭环。
首场婚姻登记专场直播
通过宜都“都好办”政务服务平台开展婚姻登记专场直播,围绕新修订的《结婚登记条例》政策解读、婚姻登记政策科普以及问题答疑3个方面展开,吸引2.3万网友在线观看,获17.2万次点赞。
水街之上,既有“两江作证”的浪漫,更有“人民至上”的庄严。政务服务“小切口”撬动民生“大幸福”,“都办好”成为文明宜都最温暖的底色。
2
水街演绎“文明范”
提升文旅“吸引力”
春节期间,鲟龙水街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成功举办“寻味非遗·我在宜都过大年”“‘鲟’美宜都 发现春天”“乐猜灯谜·喜闹元宵”等特色文明实践活动,“非遗里的中国年”吸引十余万游客驻足观赏,凭借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繁荣的消费场景,亮相《新闻联播》“文化中国行”栏目。
西市广场“宜学都讲”大舞台
白马溪茶馆内,省级非遗项目“宜红茶制作技艺”展示袅袅茶香;以省级非遗“楠管”传承人彭世荣为代表的百姓宣讲员,常年开展楠管、梆鼓、山歌等非遗演出和故事宣讲;国风长廊中,民俗小戏巡演生动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白马溪非遗大舞台
鲟龙水街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通过街区支部、商户联盟、志愿驿站“三方共治”,实现“垃圾不落地、烟火不扰民、经营不欺客”。“鲟美宜都”志愿服务队依托“文明诚信”积分体系,引领周边商户从“有困难找志愿者”到“有时间做志愿者”,让市民游客“进景区看文化,出景区看文明”。
3
文明婚俗“倡新风”
引领社会“新风尚”
七夕佳节,“爱满七夕节,传承好家风”集体颁证仪式如约举行,16对新人携手盟誓,既许下婚姻承诺,亦传承优良家风。
第二届“5·20”新婚集体颁证仪式
立足“婚姻登记、颁证仪式、家风教育、文化展示、婚恋服务”五大功能,打造“五位一体”家风文明实践平台。在“2·14”“5·20”、七夕等节点,持续开展“情定千年·爱在鲟龙”“宜见钟情·幸福金婚”等集体婚礼仪式,倡导婚事新办、文明节俭。
“王婆说媒”演绎浪漫相亲
持续擦亮“花开四季、大爱宜都”交友品牌,因地制宜设置“相亲大舞台”,开展“幸福课堂”“一起找搭子”等青年交友联谊活动100余场次。组建“宜都王婆”“新风红娘”队伍,建立“大爱宜都”红娘工作室,提供婚恋交友、婚前辅导、情感疏导等“一站式”服务。
一条水街,文明涌动;满城新景,向美而生。宜都鲟龙水街以“政务小窗”折射“改革大志”、以“示范街区”标注“文明高线”、以“文明婚俗”倡树“时代新风”,已成为“记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的城市客厅。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