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鼠?团队计划2028年复活猛犸象!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7:57 1

摘要:这几年美国的一家生物技术(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筹集了数亿美元,一直致力于复活袋狼、渡渡鸟和猛犸象等灭绝物种,近日他们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了一只长毛鼠,这些小鼠具有猛犸象特有的一些特征,比如长长的

这几年美国的一家生物技术(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筹集了数亿美元,一直致力于复活袋狼、渡渡鸟和猛犸象等灭绝物种,近日他们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了一只长毛鼠,这些小鼠具有猛犸象特有的一些特征,比如长长的卷毛,以及加速的脂肪代谢。那为什么他们不直接复活长毛猛犸象呢?

从理论上讲复活一个物种是行得通的,但是实践起来却是困难重重。首先我们不可能凭空的制造出一只动物来,而是要借助其他动物将猛犸象的基因表达出来。它们的核心策略是选择同类的近缘物种进行基因编辑,和长毛猛犸象最近的是亚洲象。然而这个过程需要对数百个胚胎进行大量的实验,并且测试的唯一方法就是跟踪胚胎的妊娠期,看看是否会生出一头能够存活的“猛犸象”。但是大象的妊娠期有22个月,一只大象实验要2年的时间,所以这有点不切实际,此外亚洲象是高度社会化、高智商的动物,而且濒临灭绝,用大量的亚洲象做实验有难以解决的伦理障碍。因此它们选择了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小鼠的妊娠期只有20天,从胚胎到幼崽的转变非常迅速。

除了毛发的变化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对脂肪代谢有关的基因进行改造,并不会让小鼠变得更重。目前这些可爱的长毛鼠只有几个月大,研究团队还没有太多时间去研究这些突变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包括它们的生育能力和患癌倾向,后续他们计划这些小鼠的耐寒能力进行测试。

猛犸象最后一次在地球上漫游是在大约 4000 年前。它和现在的动物之间存在巨大遗传鸿沟,目前尚不清楚需要改变多少基因才能让一只大象变成猛犸象,当然它们的目标也不是创造猛犸象的精确复刻品,而是培育一种具有猛犸象特征的能够填补猛犸象生态位的生物。他们原本计划第一头猛犸象能在2028年年底诞生,但现在来看希望不大。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复活猛犸象计划中的关键一步,不过也有学者表示,这几只长毛小鼠的诞生并不能代表该领域的重大进步,也不能说是复活猛犸象的里程碑事件,因为这离真正的培育出一只猛犸象或者是一只猛犸鼠还差得远,它只是一只拥有特殊基因的老鼠而已。

前几日我们介绍了复旦大学的脑脊接口技术,让瘫痪者重获行走能力,近日脑机接口也有了新进展。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让一名瘫痪男子用意念控制机械臂,该机械臂通过计算机接收来自大脑的信号,患者只要想象自己执行这些动作,他就能抓住、移动或放下物体。

脑机接口和脑脊接口有所不同,脑脊接口主要是修复身体重塑链接,注重的是治疗,而脑机接口更偏向于连接外部设备,更注重替代和辅助。

这种脑机接口设备无需调整就能连续工作7个月,创下了记录,依赖人工智能模型,它可以适应人们大脑中发生的细微变化,并学会以更精细的方式去实现它。研究成果已于3月6号发表在了《细胞》杂志上。几个月后,经过 15 分钟的“调整”,参与者仍然能够继续控制机械臂,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改进人工智能模型,使机械臂移动得更快、更平稳。

相比而言,脑脊接口在脊髓损伤治疗领域实现了更具突破性的临床价值。因为脑脊接口技术控制的不是外部设备,而是自己的肢体,并且脑脊接口已经显现出了一定的神经重塑效果,也就是说用脑脊接口训练之后有可能治愈身体最终彻底摆脱设备。不过如果患者有肢体损伤或缺失,那还要看脑机接口未来创造的各种义体。义体改造不仅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且能大幅提高人体的上限。

近日一项针对大鼠的新研究表明,只需几天的高脂肪饮食就足以导致老年人出现记忆问题和相关的脑部炎症。

根据先前的糖尿病和肥胖症研究结果来看,只吃三天的高脂肪食物不会引起重大的代谢问题或者是肠道变化。然而此次研究发现,无论高脂肪饮食是三天还是三个月。年龄较大的老鼠在记忆测试中都表现不佳,大脑也表现出了负面的炎症变化。

研究结果推翻了肥胖导致衰老大脑中与饮食相关炎症的观点。如果不比较这两个时间线的话,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大脑炎症是高脂饮食引起记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了新一期的《免疫与衰老》杂志上。

不过年轻大鼠的记忆力和行为以及脑组织并未受到高脂肪食物的影响。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它们能够激活补偿性抗炎反应,而老年动物则缺乏这种反应。

3月7号,雅典娜航天器侧翻在月球陨石坑内,电力耗尽,任务结束。大家还记得去年也有一个航天器在尝试登录月球时侧翻了吗?没错也是他们家的,上次是1号任务,这次是2号。去年日本发射的这个呢,则是头朝下,直接栽倒在了月球上。

这次任务降落的地点也是在南极附近,因为那里足够寒冷和阴暗,可能存在大量的水冰,其中不仅包含有关太阳系历史的科学信息,还可能为今后的月球探索提供资源。不过航天器上面,用来钻入月球土壤寻找水冰的钻头,只有在接近直立状态时才能工作。

雅典娜是美国宇航局,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计划的第四次任务,该计划时是向航天公司付钱,让它们将物资运送到月球表面。第三次萤火虫航天探测器任务取得了成功,为美国宇航局部署了十个科学载荷,其中八个已经达到了目标。

近日的一篇新论文指出,月球上的水资源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还要多,面向两极的斜坡可能足够凉爽,以至于冰可以存在于土壤的最上层。未来登陆月球的宇航员可能需要一双防滑鞋。

5、宇宙靶心

近期哈勃望远镜捕捉到了宇宙的靶心 ,一个巨大的星系( LEDA 1313424) 在其中心被一支“箭”射穿。这只箭是一个比它小得多的蓝矮星系。穿过之后出现了九个布满恒星的光环。其实哈勃只拍到了8个环,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的数据证实了第九个环的存在。之前对其他星系的观测最多只看到过两个或三个环。研究团队给这个星系起了一个绰号叫做靶心。它的大小是银河系的2.5倍,直径为25万光年。

哈勃和凯克天文台的后续观测显示,就是位于其中心左侧的一个蓝矮星系穿过了靶心。大约 5000 万年前,这个相对较小的闯入者像飞镖一样穿过了这个星系的核心,留下了像池塘里的涟漪一样的光环。一条细细的气体尾迹将这对星系连接起来,尽管它们目前相距 13 万光年。在宇宙的时间尺度上,星系之间发生碰撞或擦肩而过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但一个星系穿过另一个星系中心的情况却极为罕见。星系碰撞引发了新的恒星形成区域。

来源:科学透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