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这时候,我还在合肥蜀山区的小公司做行政,每月5千块工资,扣掉2200的房租、1500的吃饭钱,剩下的1300块得攥着给高血压的爸买降压药,连件289的加绒卫衣都要在直播间蹲到半夜,就等主播喊“最后50单优惠”才敢下单。直到今年3月,楼下王阿姨的一个哭腔电话
去年这时候,我还在合肥蜀山区的小公司做行政,每月5千块工资,扣掉2200的房租、1500的吃饭钱,剩下的1300块得攥着给高血压的爸买降压药,连件289的加绒卫衣都要在直播间蹲到半夜,就等主播喊“最后50单优惠”才敢下单。直到今年3月,楼下王阿姨的一个哭腔电话,把我拽进了大健康轻创业的路子——她要去医院做冠心病复查,儿子在外地赶不回来,说“姑娘能不能陪我去?我怕记不住医生说的用药量”。
第一次陪诊我没敢要多少钱,就想着帮个忙。提前一天晚上,我帮王阿姨把近半年的心电图、血脂报告按时间排好,用荧光笔标上医生上次圈的“胆固醇偏高”;第二天早上6点半,我揣着她的医保卡和病历本,陪她挤地铁到医院。取号时发现她没绑电子医保,我帮她在自助机上操作;排队做心脏彩超时,她紧张得手发抖,我又给她递热水,跟她聊小区里的事分散注意力;医生说要把降压药从一片减到半片,我拿着笔记本一条一条记,连“每天早上7点吃,别和早餐里的豆浆一起喝”这种细节都没漏。
结束后王阿姨硬塞了200块,说“比我儿子想得还周到”,没过三天,她就把同单元的张阿姨、李叔都介绍给我——张阿姨要做白内障术前检查,李叔要拿糖尿病的药。那时候我才发现,小区里独居老人多,好多人都有“看病怕忘事、没人陪”的麻烦,这不是个例,是真需求。
慢慢的,我把“陪诊”做成了固定活儿,定了个透明价:市区内医院陪诊200块一次,要是需要帮着取检查报告、代拿药,加50块。我还特意建了个小本子,记着每个客户的情况——比如张阿姨对青霉素过敏,李叔有晕车症,陪他去医院得提前准备晕车贴。有次陪李叔复查,医生问他“最近有没有测餐后血糖?”,李叔说“忘了”,我赶紧掏出手机,把这半个月帮他记的血糖值念给医生听(之前他总忘记录,我就每天晚上8点发微信提醒他测,帮他存着数据),医生说“你这帮手比家属还细心”,李叔当场就跟我说“以后我每回复查都找你”。
做了一个月陪诊,我赚了6000多,比上班工资还高。但我又发现新问题:好多老人总丢三落四,李叔找不到去年的体检报告,张阿姨忘了自己吃的降压药叫什么名字,去医院还得重新做检查。我就琢磨着做“家庭健康档案”——把每个人的病历、检查单、用药清单都扫描存成电子档,再打印一份装订好,封面上写清楚“下次复查时间”“用药禁忌”,一份收300块。
第一个订档案的是李叔,他拿到装订好的本子时,翻着里面标好的“血糖波动曲线”,说“以后社区医生问我病史,我直接拿这个就行,不用瞎琢磨了”。没过一周,他就把小区里一起下棋的5个老伙计都介绍过来。到4月底,我光做健康档案就赚了4500,加上陪诊的钱,月收入直接破万。
后来又有客户提新需求:有个上班族小吴找我,说“能不能帮我抢个周末的体检号?我天天加班,根本没时间盯放号”。我试了试,在医院公众号上盯着,抢到了周六的号,小吴给了我100块辛苦费,还介绍了同事找我。我又拓展了“代预约体检”的活儿,市区三甲医院预约100块一次,要是需要帮着选适合的体检套餐(比如年轻人选“基础体检+幽门螺杆菌检测”,老人选“心脑血管套餐”),加50块。
到7月的时候,我又加了个“慢性病药代买”的服务——老人们腿脚不方便,有些药得去指定药店买,我就每周三、周六去药店帮他们代买,提前跟药店谈好,拿药能比市价便宜5%-10%,比如某款降压药药店卖58块,我拿45块,卖给老人50块,自己赚5块差价。这样既帮老人省了钱,我也多了份收入。
现在算下来,我每月能接35-40次陪诊,赚7000-8000;做20份健康档案,赚6000;代预约体检能接50多单,赚5000;代买慢性病药能赚3000多,再加上偶尔帮客户整理住院资料(比如帮刚做完手术的人整理报销需要的单据,收300块一次),10月份的时候,月收入直接破了10万。
我没租办公室,也没囤任何货,就是在自己住的小区里,靠着帮人解决“看病、健康管理”的小事,慢慢做起来的。现在我不用再蹲直播间抢便宜衣服,上个月还带爸妈去三亚玩了一趟,我爸拿着我赚的钱买了个新鱼竿,说“没想到你帮人记记药、陪人看个病,也能赚这么多”。
其实我觉得,大健康创业不一定非要开诊所、卖保健品,像这种贴近社区的“轻活儿”,不用投大钱,还能帮到别人,反而容易做成。你身边有没有独居老人总为看病犯愁?要是你有时间,会不会试试做这种“社区健康帮手”?
来源:相似水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