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深耕民生领域7年的自媒体人,后台这些提问每天能收到上百条。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让老人活得安全、舒心、有尊严”成了每个家庭的刚需。而2025年,从社区到国家,一场覆盖“吃住行医娱”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正在全面落地——不是喊口号,而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实
“父母在家洗澡怕摔跤怎么办?”
“老人不会用手机挂号、交水电费,咋解决?”
“独居长辈突发情况,谁能第一时间搭把手?”
“AI诈骗盯上老人,怎么守护他们的养老钱?”
作为深耕民生领域7年的自媒体人,后台这些提问每天能收到上百条。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让老人活得安全、舒心、有尊严”成了每个家庭的刚需。而2025年,从社区到国家,一场覆盖“吃住行医娱”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正在全面落地——不是喊口号,而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实实在在的改变。
今天这篇文章,我结合3个普通人的真实经历,带大家看看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到底惠及了谁?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数字防骗、社区服务这些政策怎么落地?家里有老人的一定要收藏转发,这些福利和技巧能帮父母少走很多弯路!
一、先划重点:老年友好型社会,不只是“照顾老人”,更是“尊重老人”
很多人以为老年友好就是“多建养老院、多给老人发补贴”,其实2025年的核心逻辑早已升级: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里有尊严地生活,既能解决实际困难,又能实现自我价值。
2025年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3个核心方向,记好这3点:
1. 居家养老更安全:政府补贴+专业改造,让老人在家洗澡、起夜不担心;
2. 社区服务更便捷:3公里内搞定吃饭、看病、娱乐,不用跑远路;
3. 数字生活更安心:既帮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又筑牢防骗防线,上网安全又快乐。
接下来,咱们通过3个真实案例,看看这些政策到底怎么改变老人的生活。
二、案例1:政府补贴80%!72岁独居老人,花1600元完成全屋适老化改造
常州的李同舒爷爷今年72岁,独居在御水华庭社区,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之前洗澡时差点滑倒,让儿女一直提心吊胆,想请保姆又觉得经济压力大。2024年,社区通知可以申请适老化改造补贴,李爷爷抱着试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
“原来以为改造要花好几万,结果自己只掏了1600元!”李爷爷给我算了一笔账:
- 改造项目:卫生间防滑地面、淋浴区T形扶手、马桶旁L型护板扶手、卧室起夜扶手、门口感应夜灯,一共5个核心项目;
- 总费用:8000元;
- 政府补贴:80%,也就是6400元;
- 个人自付:1600元。
改造后,李爷爷的家完全变了样:卫生间地面铺了防滑瓷砖,就算有水也不滑;淋浴区的T形扶手高度刚好到腰间,洗澡时站着有抓手,转身、搓澡都稳当;马桶旁的扶手不仅能借力起身,还能临时放手机、纸巾,特别实用;卧室墙上的斜装扶手顺着起夜姿势,一使劲就能站起来;门口的感应夜灯不用开关,晚上起床自动亮,不摸黑也不晃眼。
“现在洗澡不怕摔跤,起夜也安心,儿女视频看到也放心多了!”李爷爷说,社区工作人员还定期上门回访,教他正确使用扶手,有问题随时能通过社区小程序反馈,特别贴心。
更让李爷爷惊喜的是,社区不仅改了家里,公共区域也变了样:主干道加了彩虹路、草坪围了围栏,走路不担心撞到;新增了很多休息椅,遛弯累了能随时坐;步道和台阶都加了照明,晚上出门也亮堂;还装了无障碍通道和电动车充电桩,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老年人的需求。
适老化改造核心福利(2025全国通用):
1. 补贴对象:60岁以上老年人,优先保障高龄、独居、残疾、低保家庭老人;
2. 补贴比例:各地不同,一般50%-80%,部分困难家庭可全额免费;
3. 改造项目:防滑处理、安全扶手、紧急呼叫装置、感应夜灯、厨卫适配等,按需定制;
4. 申请方式:通过社区居委会申请,或在“民政通”APP提交材料,审核通过后由专业团队上门改造;
5. 关键提醒:很多老人觉得“不想麻烦儿女”“怕花钱”,其实政府补贴力度大,个人花不了多少钱,儿女可以主动帮父母申请,安全比啥都重要。
三、案例2:社区“共享客厅+门铃助老”,独居老人吃饭看病全不愁
同样住在御水华庭社区的张奶奶今年78岁,老伴去世多年,儿女在外地工作,之前最愁的就是吃饭和看病。2023年社区推出“共享客厅”和“门铃助老”服务后,张奶奶的生活彻底变了样。
“以前做饭只能做一点,吃不完浪费,做少了又不够,现在社区有送餐服务,太方便了!”张奶奶说的“门铃助老”服务,是社区主导、物业为主体的助老项目,专门针对高龄、独居老人提供送餐、清扫、助浴、助医等服务。
张奶奶属于重点关爱对象,社区给她贴了红色标识,享受“每日一个叮咛、每周一次探望、每月一次服务”:
- 每日叮咛:社区志愿者每天打一个电话,问问身体状况和需求;
- 每周探望:工作人员上门看看家里有没有需要帮忙的,比如买菜、取快递;
- 每月服务:免费上门打扫卫生、理发,还能预约助浴服务。
吃饭问题更是全解决:社区有专门的养老食堂,每天提供营养套餐,两荤一素一汤只要12元,张奶奶通过“御家园”小程序就能预约送餐,每天中午11点半,志愿者准时把热乎饭送到家,不用自己开火。
看病也不用愁:社区3公里内有智慧康养服务中心,能做体检、慢病管控、康复理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每周三坐诊,小毛病不用去大医院;要是需要去三甲医院,社区还能帮忙预约挂号、安排志愿者陪同就诊。
除了生活照料,张奶奶的精神生活也丰富了。社区近2000平方米的“共享客厅”里,有互助书屋、工匠屋、直播间等多功能室,张奶奶加入了老年书画社,每周二、四下午去社区写字画画,认识了很多老朋友。社区还组建了“御播客”兴趣小组,用常州方言讲民生政策,张奶奶跟着学会了怎么领独生子女补贴、怎么交居民医保,再也不用麻烦儿女。
“现在每天有事做、有人陪、有饭吃,比跟儿女住还舒心!”张奶奶说,社区每月还举办跳蚤市场、趣味运动会,她把家里不用的旧物件拿到跳蚤市场交换,还能赚点零花钱;智慧健身中心有50套智能健身器材,有专业指导员教她怎么锻炼,医生还定期解读健康报告,科学健身不受伤。
社区老年友好服务核心亮点(2025最新):
1. 3公里养老圈:每个社区都有养老食堂、康养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场所,覆盖吃饭、看病、娱乐需求;
2. 分类助老服务:按身体状况分红、黄、蓝三色标识,重点对象重点照顾,不遗漏任何一位困难老人;
3. 居民自治:“共享客厅”由居民自己管理,兴趣小组、志愿活动都由老人自发组织,不只是“被照顾”,还能“做主人”;
4. 智慧赋能:通过小程序预约服务、健康监测,智能健身器材定制运动方案,让养老更科学、更便捷。
四、案例3:AI诈骗防不胜防?“家庭+社区+平台”联动,守护老人养老钱
北京的王阿姨今年65岁,退休后喜欢刷短视频,跟着学做菜、跳广场舞,日子过得挺充实。但2024年,她差点被一场AI诈骗骗走5万元养老钱。
“当时手机上收到一个视频,里面的人长得跟我儿子一模一样,声音也像,说他在外地出差出了车祸,急需5万元手术费,让我赶紧打钱到指定账户。”王阿姨说,她当时吓得腿都软了,正要转账时,社区的反诈讲座提醒突然弹到手机上,她才想起之前社区组织过AI反诈培训,赶紧给儿子打了电话,发现是骗局。
王阿姨能躲过一劫,多亏了“家庭+社区+平台”的三重防护:
1. 平台防护:她用的抖音APP有“长辈模式”,不仅字体大、操作简单,还能自动拦截AI虚假内容。2025年平台重点开展“反AI欺诈”治理,拦截冒用亲友身份的AI视频、清理虚假人设账号,还通过官方账号推送反诈预警,告诉老人“AI仿冒专家卖保健品”“虚拟人设情感诱导”等新型骗局;
2. 社区防护:社区每月举办一次反诈讲座,用方言讲解AI诈骗的套路,还组织情景剧演练,让老人直观了解怎么识别骗局。网格员还会上门帮老人设置手机反诈功能,教他们遇到可疑情况先联系社区;
3. 家庭防护:儿女给她的手机装了“使用管理助手”,能协助设置风险识别功能,还经常跟她视频聊天,告诉她自己的行程,让骗子无机可乘。
现在王阿姨不仅自己学会了防骗,还成了社区的“反诈宣传员”,跟着“银发讲堂”学智能手机使用技巧,用短视频分享反诈知识,粉丝都有好几千了。“以前觉得手机是年轻人的东西,现在发现只要学会用,不仅能丰富生活,还能保护自己!”王阿姨说,社区还组织了智能手机教学课程,教老人网上挂号、交水电费、视频聊天,现在她出门买菜都用手机支付,再也不用带现金了。
数字敬老核心保障(2025最新):
1. 平台适老优化:各大APP都有“长辈模式”,字体放大、操作简化,自动拦截虚假信息和诈骗内容;
2. 社区数字帮扶:开设智能手机、电脑使用课程,帮老人跨越数字鸿沟,还把政策解读、反诈知识做成方言讲座、情景剧,让老人听得懂、学得会;
3. 家庭温情陪伴:儿女协助设置手机安全功能,多跟老人沟通,不仅能防骗,还能增进感情;
4. 价值实现:平台推出“银龄计划”,扶持中老年创作者,让老人能通过短视频展示才艺、分享经验,实现自我价值。
五、2025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还有这些重磅福利不能错过!
1. 国家投入22亿,智慧居家养老覆盖全国
2025年,中央投入22亿元支持84个地区开展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每个城市都在推动智慧康养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直径3公里范围内的老年群体,提供体检、慢病管控、养生膳食、康复理疗、老年大学等多种服务。到2025年底,居家养老服务将覆盖80%的街道和社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养老服务。
2. 银行网点全面适老化,办事不用愁
截至2025年9月末,湖南、江苏等多地9000余家银行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增设绿色通道、爱心服务窗口和敬老专区,配备老花镜、医疗箱等便民用品。对于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银行还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办理挂失、密码重置等业务,不用再跑网点排队。
3. 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异地养老更安心
2025年,高血压、糖尿病等10种门诊慢特病已实现跨省直接结算,退休后随子女异地养老的老人,不用再回参保地报销,在居住地就能直接刷卡结算,看病更方便、更省心。
4. 老年大学遍地开花,精神生活更丰富
现在每个社区都有老年大学或兴趣小组,书法、绘画、舞蹈、手工、智能手机使用等课程应有尽有,不仅能学技能,还能交朋友。很多老人说,退休后上老年大学,日子过得比上班还充实。
六、最容易忽略的5个老年友好福利,90%的家庭都没享受到!
福利1:免费体检和慢病管理
很多社区每年都会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包括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等项目,还会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但很多老人觉得“没病不用体检”,白白浪费了福利。
福利2:独生子女补贴申领
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能领取独生子女补贴,不同地区金额不同,一般每月几十到几百元。很多老人不知道怎么申领,其实社区“御播客”“银发讲堂”都会讲解申领流程,还能上门协助办理。
福利3:老年人疫苗接种补贴
部分地区对60岁以上老人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提供补贴,甚至免费接种。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疾病,尤其是高龄老人,建议每年按时接种。
福利4:助浴、助医上门服务
除了送餐、清扫,很多社区还提供助浴、助医上门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专业人员上门帮忙洗澡、做康复理疗,解决了很多家庭的难题。
福利5:公交、地铁优惠
全国大部分城市对60岁以上老人实行公交、地铁优惠,65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乘坐。但很多老人不知道怎么办理优惠卡,其实社区就能协助办理,带身份证、照片就能申请。
七、作为子女,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3件事立刻就能做!
1. 帮父母申请适老化改造
不管父母身体好不好,防滑扶手、感应夜灯这些改造项目都能提高安全性。现在政府补贴力度大,花不了多少钱,赶紧联系社区居委会咨询申请,早改造早安心。
2. 帮父母设置手机适老功能
打开手机“长辈模式”,放大字体、简化操作;安装反诈APP,开启风险拦截功能;教父母使用网上挂号、视频聊天、手机支付等常用功能,让他们的数字生活更安全、更便捷。
3. 多陪伴,多沟通
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需要国家、社区、平台的努力,但陪伴永远是最好的养老方式。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逛逛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比任何福利都重要。
八、最后呼吁:转发给身边的家庭!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国家出台政策、社区提供服务、平台优化体验、家庭给予陪伴,只有各方合力,才能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活得安全、舒心、有尊严。
2025年,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福利越来越多,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数字防骗、社区服务覆盖越来越广。建议大家现在就行动起来,帮父母查一查能享受哪些福利,申请哪些服务,把这篇文章转发给身边的亲友,让更多老人受益。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或者在享受老年友好福利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经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比如“我是广州的,怎么申请适老化改造?”“我妈妈想上老年大学,怎么报名?”,我会一一回复,帮你解答问题、分享经验!
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身边的老年友好故事,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温暖的改变,一起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助力!
来源:哇哇哇呀呀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