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偷牛到挪公款:那些为打赏主播铤而走险的荒诞闹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08:35 2

摘要:今年8月,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的一场盗窃案引发热议:本地居民扎某为维持直播间“榜一大哥”的身份,竟趁邻居邢女士不备,冒用其身份将10头放养的牛以7万元价格变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偿还打赏女主播的债务。面对民警讯问,扎某坦言,自己无固定收入却沉迷打赏,被女

今年8月,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的一场盗窃案引发热议:本地居民扎某为维持直播间“榜一大哥”的身份,竟趁邻居邢女士不备,冒用其身份将10头放养的牛以7万元价格变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偿还打赏女主播的债务。面对民警讯问,扎某坦言,自己无固定收入却沉迷打赏,被女主播的“甜言蜜语”裹挟,最终走上偷牛的歪路。目前,扎某因涉嫌盗窃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而他的经历并非个例——直播间里的虚假追捧,正让越来越多人沦为欲望的囚徒。

与扎某的“偷牛换打赏”相比,同样因打赏陷入犯罪深渊的,还有手握财务权力的职场人。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某国企出纳王美丽,为享受男主播的“情绪价值”和“榜一大姐”的虚名,5年间通过伪造报销凭证、开具虚假支票等方式,挪用公款700余万元,其中600余万元全部用于打赏主播。她从最初几百元的试探,逐渐演变成几万元的攀比打赏,直至案发时银行账户仅剩800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罚金一百万元。无独有偶,乌鲁木齐28岁的会计朱丽因自卑沉迷帅气男主播 ,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司300余万元公款打赏,最多一天转出20万元,为争“榜一”甚至飞赴多地与主播见面,最终因职务侵占罪被公诉,还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员工工资无法正常发放 。

普通民众为打赏铤而走险的荒诞案例同样触目惊心。浙江宁波男子洪某为稳坐女主播“榜一”位置,在被家人限制消费后,竟在送货时连续40余次盗窃合作工厂的铜料,转卖获利230余万元全部用于打赏。他坦言自己平日啃馒头度日,却甘为主播一掷千金,只为听一句“哥哥”的称呼。湖南株洲男子仇某则将黑手伸向了公共设施,利用小区巡查的工作便利,多次剪断地下车库消防泵房的电线变卖,4.6万余元赃款尽数流入主播账户,而被破坏的消防设施直接威胁着整栋居民楼的安全。更令人咋舌的是浙江嘉兴银行职员潘女士,为打赏男主播,不仅挪用亲戚朋友委托理财的1400余万元,还设计欺骗另一位粉丝帮忙充值,最终通过伪造证据发起虚假诉讼试图掩盖亏空,因涉嫌诈骗和虚假诉讼被刑事拘留 。

这些看似离奇的案例背后,藏着相似的逻辑:主播以“宝宝”“姐姐”“老婆”等称呼营造情感联结,用“置顶关注”“私下连麦”等特权刺激攀比,让打赏者在虚拟追捧中迷失自我。然而当泡沫破裂,等待他们的不仅是财富清零,更是法律的严惩。根据《刑法》规定,扎某、洪某等人的盗窃行为,若数额特别巨大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王美丽、朱丽的职务犯罪,因侵犯国有资产和公司财产,量刑起点普遍高于普通盗窃。更值得警惕的是,即便打赏者事后醒悟,试图以“情感诱骗”“借款”等名义追回款项,法院也多将此类行为认定为自愿消费,成年人几乎无法挽回损失 。

如今,中央网信办已启动“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虚假人设诱骗打赏、刺激非理性打赏等行为 。这一举措恰是对无数类似案例的回应——扎某被盗的10头牛、王美丽失去的13年自由、朱丽毁掉的职业生涯,都在警示世人:直播间的“甜言蜜语”从不是免费的,虚拟世界的“榜一荣光”更值不得用人生买单。正如警方提醒的那样,理性消费、守住法律底线,才是对自己最基本的保护。

来源:法小探一点号

相关推荐